贾庆林: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在哈萨克斯坦国立欧亚大学的演讲
2010-11-11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4168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1周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2周年。长期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取得了国家建设和发展的辉煌成就。特别是在即将过去的五年,中国顺利实施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谱写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
今天的中国,正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世界100位左右,仍有近4000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需要奋斗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前不久,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描绘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展望未来,我们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中国取得的发展进步,得益于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要实现新的发展,仍然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加国际合作,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中国始终以合作谋和平、促发展、求共赢,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不会威胁任何人,不会损害任何人的利益,“国强必霸”绝不是中国的选择。中国始终是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忠实履行自己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中国始终与世界各国平等相待、和平共处,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但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的问题上决不退让、决不妥协。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周边国家是我们的近邻,在中国外交总体格局中占据首要位置。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国,关心中国将与周边国家如何相处,中国的发展会给周边国家带来怎样的机遇。这里,我愿坦诚地告诉大家,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永远做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这一意愿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的对外政策,体现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理念。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文明历来讲信修睦、崇尚和平,主张“协和万邦”。中国先秦思想家早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强调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希望邻里之间友善相待,邻国之间和睦相处。中国始终与周边国家在接触沟通中深化理解,在相互借鉴中谋求发展,在尊重差异中增进和谐,促进了各自的发展和进步。中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发展机遇,由衷希望能与近邻一道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发展安宁和谐的良好环境。中国绝不会违背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珍视和平的传统美德和基本价值取向,绝不会把自己曾经遭受欺凌的苦难加之于人。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基于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外交政策历来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不干涉别国内政,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别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内容。中国在周边始终坚持睦邻友好,与各国政治上和睦相处、经济上互利合作、安全上互信协作、文化上相互促进,努力维护和平环境,促进和谐安宁。中国积极参与朝核、阿富汗等问题的解决,为促进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中国致力于同周边国家和谐共处的立场都不会改变。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基于中国合作共赢实践的必然选择。中国坚持把自身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把自身发展与世界的共同发展结合起来,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机遇,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在与周边国家交往中,致力于深化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向周边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大力推动周边经贸合作,已成为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将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