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北京地铁进河北规划上报国务院 “首都圈”概念出现

2010-11-08 来源:新华网——新京报 点击数:7238

关键词 【区域合作】

    京津冀区域规划重新调整

    国家发改委于2004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规划以5(2006-2010)为基本规划期,展望到2015年。当时该规划纳入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十一五规划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王稼琼指出,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的开发建设,京津冀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2009年京津冀三地的生产总值已占到全国GDP10.8%十一五期间,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三地的经济合作还不尽如人意。

    昨天,北京市政府相关人士表示,十一五时做了一个规划,但一直没弄出来。目前已对规划进行了重新调整和修改,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有望在十二五时期实施。

    对此,天津市发改委副主任、滨海新区发改委主任杨振江表示,京津冀都市圈规划可能要重编,之前规划提到的京津冀“2+7”“2+8”不再成立,将把河北全部纳进规划。

 

    京津冀合作进程

    20世纪70年代

    京冀自建工业争投资争能源

    中央提出在各地建立自成体系的工业经济,使得北京与河北产业同构,相互争投资、争能源、争项目情况时有发生。区域合作主要围绕区域内自然资源展开,河北主要为京津提供能源、原材料以及农产品,京津根据计划为河北省提供工业品。

    1978—1992

    京津冀成立经济协作区

    1981年后,在原燕南、燕北经济协作区的基础上成立了环京津经济协作区,包括北京、保定、张家口等。之后,京、津、冀、晋、内蒙古五省市()协商,成立了个区域经济联合组织———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协作区。

    1993—2006

    高层领导互访合作达成共识

    1993年以来,冀京、冀津分别进行了高层次互访,就全面开展经济技术合作达成共识。20041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规划以5(2006-2010)为基本规划期,纳入京津冀三地十一五规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