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刘云山在当代中国研究所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0-11-08 来源:《当代中国史研究》 点击数:3428

 

        6月23日,在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2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到当代所调研考察指导工作,并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陪同考察并参加座谈会的领导同志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奎元,以及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王伟光等。刘云山同志的讲话深刻阐释了国史编研的性质、作用和地位,明确提出了当前深化国史研究需要特别注意的重要问题,不仅对当代所而且对整个国史学界的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现经有关方面同意,由本刊全文发表这篇讲话,以飨读者。
  20年前,党中央批准成立了专门编纂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机构———当代中国研究所。20年来,当代中国研究所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在中国社科院党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修史治史的优良传统,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以科研为中心,坚持学术研究与理论宣传相结合、多出成果与多出人才相结合,扎实开展重大国史问题研究,精心组织国史研究学术交流,推出了一批在史学界有较大反响的学术成果,特别是编纂出版多卷本编年史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年》,参与组织编辑出版150多卷大型史料性丛书《当代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写史立传,为更好地发挥国史研究资政育人的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谨向当代中国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国史研究做出贡献的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全体科研人员和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问候!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是与中国近代史相衔接的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是中国人民在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探索并成功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加强和深化国史研究,真实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光辉历程,全面反映我们国家在不断改革发展中取得的历史性进步,科学总结各个历史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借此机会,我就进一步深化国史研究讲几点意见。
  ,深化国史研究,要自觉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这是我们保持国史研究正确方向的根本前提。要想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获得科学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我们掌握的最有力的理论武器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化国史研究,应当系统掌握并自觉运用唯物史观,尊重历史事实,正确认识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注意分清历史的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化国史研究,只有自觉地、坚定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成果为指导,才能正确认识和解释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才能科学总结和概括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历史经验,也才能辨别和抵御种种歪曲新中国历史的错误思潮。
  第二,深化国史研究,要始终着眼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历史研究,从来都是为现实服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是在当今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大背景下不断推进的,国史研究必须把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引导和帮助人们始终不忘历史,正确认识历史,善于从历史智慧中汲取丰富营养,不断在历史基础上开辟新的未来。应当始终坚持国史研究中的党性原则,坚定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自觉地站在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立场上研究国史、编纂国史,保持国史研究的正确导向。应当始终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在准确把握历史脉络、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历史和相关理论问题,使国史研究真正成为国情分析、国策咨询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强同宣传、教育、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等部门合作,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科学解释国史知识,广泛普及国史知识,使之真正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史研究才算是真正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也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