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扩:“十二五”六大对策促发展方式实质性转变
三是全球产业转移趋势将进一步延续,且内容更加丰富,形态更加复杂。从转移内容上看,传统加工制造业持续减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区域性研发中心等持续增多。从转移方式上看,直接投资方式持续减少,项目外包方式转移不断增加,特别是服务业外包进一步增加;整个产业转移减少,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和多个国家共同承载成为重要形式。
四是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若干重要领域正在酝酿新的突破。在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信息技术(比如传感网、物联网、智慧地球、云计算)等若干重要领域,正在酝酿新的突破。
五是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将不断增大,同时也隐含着机遇。减排将促进能源及环保领域的技术创新,增强全民的节能减排意识,有利于我们发挥后发优势,转变发展方式,在新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内方面的机遇和挑战,归纳起来主要也有五个方面:
一是总需求潜力巨大,但有待释放。我国巨大内需潜力的释放,受到一系列制度和结构矛盾的制约。目前,内需相对不足、内需中消费相对不足已经成为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亟待解决。
二是供给方面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的同时新的优势正在孕育和显现。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我国劳动力优势又呈现出高素质劳动者数量多、成本相对低的特点,这使得我国有可能在技术研发、信息服务等高素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方面,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因此,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我国后发优势的新特点,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方面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将进一步增强。在能源和其他资源约束加强的同时,水资源不足的约束更具挑战性。另一方面,我国的现代化正赶上世界范围新一轮的工业化、城市化浪潮,印度等一批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使我们面对的资源环境挑战更为严峻。
四是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和基本保障水平差距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等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形成挑战。经济体制具有独特优势,但深层体制矛盾依然突出,深化改革任务更为迫切,难度也更大。
五是经济体制具有的独特优势仍将继续发挥作用,但深层体制会进一步凸显,深化改革任务更为迫切,难度也更大。我国发展方式存在的诸多矛盾,都与深层体制问题相关。要把发展切实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要保障经济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改革,除了对传统体制进行改革外,还需要积极进行制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