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号“月盛斋”发展历程
清末民初,因为相邻区域已成京城繁华的商业之所,月盛斋借机粉饰一新。特请吴曾寿题写“月盛斋”三字,换下了旧匾,挂于门庭正中,又请书法家题写一块横幅,置于进门正上方。牌匾之上,字体功劲俊秀,飘若浮云,蛟若惊龙,给月盛斋店铺增添了浑厚的文化气息。解放以后,末代皇帝溥仪之弟溥杰也为月盛斋题词“天厨嘉馔,四海口碑”,显示各界对月盛斋之厚爱。
月盛斋在口传心授中传承发展,不断完善、提高肉制品的辅料配方和加工技术。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食品制作技艺,蕴含着浓浓的京味和传奇的掌故。月盛斋有代表性的“两烧、两酱”——“烧羊肉、烧牛肉、酱羊肉、酱牛肉”,被人称作了“月新食精湛,盛世品一绝”。
据说月盛斋酱羊肉的工艺最为绝妙——选肉一定要选用内蒙古产的上等羊,宰杀也很讲究,并且严禁与其他肉一起存放、运输和买卖;月盛斋食品的管理人员和制作人员一般也由民族职工担任,可谓是真正的“至清至真”;.取肉则取前腿腱子、胸口、腰窝、脖、颈等处的鲜嫩肉料,洗净后剔除筋腹,看肉下刀切块;.制汤时,锅内放入清水,把黄酱倒入调开,用旺火烧开,加入葱段、鲜姜片、精盐、冰糖稍煮一会儿,用纱布过滤,去渣待用;.码肉要按部位将羊肉顺序码入锅内,使老肉在下,嫩肉码在上面;到了炖肉这一步,锅内倒入酱汤,用大火烧开,将药料和香料分装于布口袋中,扎紧袋口,放入锅中。开锅后煮一小时,再加入陈年老汤,盖上锅盖,焖煮六至七小时。揭开锅盖,将肉分层捞出,用锅中原汤冲去肉上葱、姜,即为成品。如需存放一两天,把肉一块块捞出后,将浮油刷在肉上,当油凝固后方可起到自然密封作用。
相传月盛斋美食,借鉴了传统中医“药食同源”的养生学理论,烹饪技艺与食疗、食养相结合,形成具有肉香、酱香、药香、油香融为一体的独有特色。由于运用了特殊的烹饪技术,将天然香料药材与牛羊肉的天然食性相结合,使牛羊肉的营养成分,借助于香料药材的芳香气息及治疗价值,引发食欲,充分被人体吸收。具有药用价值的茴香、丁香、肉寇、砂仁、肉桂等香料,则借助于羊肉的醇厚美味,分别发挥着开胸理气、醒脾和胃、和中消食、滋阴补肾、益气活血、强身健体等功效。而这些将烹饪与食疗相结合的独特饮食文化,都是月盛斋几代人通过与中医名士的不断交流切磋而完成的。
月盛斋在传承的过程中也积淀了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比如各种丰富的俚语、传说、风俗、文脉等,这些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涉及到政治、经济、民俗、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老北京的一个缩影。
关于月盛斋,有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不少口口相传的歌谣,有大雅亦有大俗。北京市食品协会会长李士靖曾题写的藏头诗:“庆贺老店又新生,月转星移二百龄,盛名之下不停步,斋食佳肴誉满京。”在民间,“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你爹、你妈,给你买了烧羊骨头烧羊肉……”,则是不少老北京从小唱着它长大的。
- 上一篇:没有新闻了
- 下一篇:王老吉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