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城市旅游的空间竞争与合作——关于杭州旅游接轨上海的对策研究

2010-09-26 来源:《商业经济与管理》 点击数:2159

一、城市旅游合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杭州旅游接轨上海的必要性

(一)旅游业区域合作是区域竞争的必然结局

进入21世纪,中国旅游业的竞争态势已经形成,旅游的竞争策略已经从过去单纯的价格竞争、当前的质量竞争向未来的文化竞争转化;旅游的竞争方式也从单一的“技巧竞争”向“战略竞争”和“形象竞争”转化。而构筑地域大文化、谋求区域大联合成为当今时代旅游竞争的根本性策略:地域联合不但可以避免无谓的“牺牲”和自相残杀,而且可以达到“双赢”甚至“多赢”,并可谋求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旅游业区域合作是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

旅游的本质决定了旅游合作的重要性。旅游业的本质,可以说是以促进人的流动为基础而发展起来、兴旺起来的产业。这个本质特征,决定了旅游业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就是“合作促进发展”:旅游线路是跨区域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发展旅游。同样,旅游业作为一项开放性、关联性程度极高的产业,就必须贯彻“大旅游、大市场、大开放、大产业”的发展方针。过去一些地区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对外地旅行社进行封锁,对外地车辆和导游进行重重限制,激发了类似的报复行为,结果是两败俱伤。更有甚者,一些地区还出现了以行政区域代替客观上的旅游区域,从规划之初就分割旅游精品线路,造成地方割据,景区(点)(特别是主题公园)近距离重复建设、公路等基础设施难以互惠互利和共享等违背空间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问题。

(三)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建设的终极形态

从旅游业注意力经济的角度考虑,旅游者的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趋向于区域的整体形象而非单一的产品信息。因此,合作、协作是树立旅游整体形象、吸引旅游者的必然选择。区域合作和区域旅游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国际上,加勒比海地区、东南亚、欧洲等鲜明的旅游形象的树立,与区域合作的战略实施是分不开的。从边境旅游合作的实践看,粤港澳大三角旅游,湄公河次地区旅游开发,图们江区域旅游开发等开始破题。从国内来看,长三角、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旅游圈、西南四省一市七方(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甘肃、青海、陕西、新疆、宁夏)、中原协作区(包括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四省12个城市),以及环渤海地区、南京及周围地区、环太湖地区(“共饮太湖水,共唱太湖美”)、闽西南地区等已经率先实行区域旅游合作计划,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杭州旅游接轨上海是实施杭州旅游国际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上海在国际上的迅速崛起,特别是2001年举办APEC会议和成功申办世博会之后,上海已经成为整个亚洲的明星。来自国际旅行社的信息表明,目前来中国旅游的国际团队已经从过去上海是中国全境游中的过路站而成为核心节点,停留时间从过去的一天增长为3-4天;2002年上海和长江三峡成为吸引欧美游客的中国最大亮点。入境旅游接待高速增长,且外国人来沪旅游的增长远远高于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来沪旅游的增长,是上海2002年旅游业的最大特点,笔者把这种因海外影响力大大加强而引发的入境旅游热潮称为“上海现象”。种种迹象表明,上海不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的龙头,也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吸引力资源。

国际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口岸的支撑。目前占据中国入境旅游前五位的城市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珠海,均是入境口岸城市。这表明对旅游业而言的国际口岸之重要性。上海是通往国内外广阔空间的主要航空枢纽,国际通达度极高。统计表明,2000年浦东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就达到554 3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 67万吨,飞机起降架次5 77万次。国际航线可直达洛杉矶、纽约、旧金山、罗马等50多个大城市,通航国家有20多个,通航的国际航空公司有近20家。杭州则不然,至2004年初,仅有汉城、东京、大阪、新加坡等四条国际航班在运转,可以说,没有上海的航空港,杭州的国际旅游将大大缩水。

(五)接轨上海、引接“世博效应”,杭州旅游天赐良机

2010世博会花落上海,这是世界给上海人民的一个礼物,也是给长江三角洲人民的一个大蛋糕。世博会办在上海,利及周边,城市的合作大于竞争,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上海届时将采取“分散接待”的方式来接待游客。2010年举办的这届“经济奥运会”,将持续6个月,举办1000多个展览项目,吸引观众7000万人次,即使是保守估计,也有35%的观众光顾周边地区。2001年APEC会议期间,苏州的商业贸易额就上升了一两个百分点。世博会的商业性远强于APEC会议,它必将是周边城市发展的一大机遇。世博会,可以说是杭州旅游飞向海外的助推器。

二、城市旅游合作的基本框架——杭州旅游接轨上海的内容

城市旅游竞争与合作共存。在竞争中谋求合作,在合作中提升竞争档次,是城市旅游发展的基本理念。

,营造旅游大环境。通过加强城际间交通建设、城市文化建设、媒体合作、导游培训与执业管理、旅游投诉处理等的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区域旅游环境。例如杭州发起的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思路,对整个长三角旅游合作共同体的形成、提升区域旅游形象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第二,强化城市旅游功能分工。站在大区域的高度划定城市旅游功能区,使各功能区的旅游功能更为合理,整合分散旅游景点,扩大规模,提高档次。第三,共享和重组旅游资源。将旅游资源视为区域的共有财富,平等互利,共享发展,合理分工。例如,鼓励具有资本优势、技术优势的上海与具有资源优势、环境优势的杭州合作,共同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第四,共同开拓客源市场。城市之间共同开展市场调研、制定促销宣传方案;培育共同市场,占领老市场更多份额,开拓新客源市场。城市之间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要逐步取消不正常行政壁垒,共同培育居民的出游意识,相互宣传对方。第五,引导和促进旅游企业的联合。旅游企业是城市之间旅游竞争与合作真正的主体。通过发挥各自城市的旅游企业优势,相互渗透,建立城市之间良好的合作机制。例如,相互引进旅游管理公司,对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进行直接管理,促进旅游企业管理水平的规范化。或者,通过资本重组的方式,发挥一些地方的投资优势,促进相对落后城市的旅游企业发展和升级。第六,更新和开发旅游产品。利用各地原有的旅游产品,培育旅游精品,充实文化内涵,增加活动内容,或者开发一些更新换代的产品,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价值。从实践看,杭州与上海的合作内容主要包括:

(一)建立以上海为中心的1.5小时快速旅游交通运输网络。

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保障,便捷的交通成为旅游业竞争的重要法宝。其次才是品质和价格的竞争。上海作为杭州的重要出入口岸,之间的交通联结至关重要。铁路交通:尽快促成上海-杭州的快速铁路交通网络的实施,使拟修建的杭州地铁与高速铁路车站联结,将时间成本降到最低。公路交通:目前的沪杭高速公路要尽快改建、拓宽;促成沪杭第二高速公路通道项目的建设。航空:在促进萧山国际机场国际化的同时(增加国际航班数量,对外开放口岸),力争使得萧山机场成为浦东国际机场的备降、备用机场。在浦东国际机场设置连续的到杭州的定点发车的豪华旅游巴士,让通过浦东机场来杭的游客(特别是国际散客)及时抵达杭州,并努力使得这个项目产品化。

(二)推进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旅游圈的形成

与上海、江苏联合作战,努力支持上海争取144小时落地便利签证,进一步发挥上海国际空港的辐射功能,使得杭州成为上海的旅游腹地和海外游客的观光福地。

(三)共享旅游信息

发达的旅游业必须建立在通畅信息的基础上。要以吸引机会客源市场为目标,克服目前信息不对称弊端,让一切来沪游客通晓杭州。努力在国际市场上形成这样一个共识: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旅游大环线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旅游目的地,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风景最优美的休闲城市,是到长江三角洲的旅游者必访之地,杭州就在上海的边上,交通非常方便。具体作法如:建设好一个与杭州品牌形象相一致的、实时和实效性的、综合的和多语种的国际版杭州旅游网站,并与上海旅游网链接;设计多种简明实用的外文杭州手册发放到上海的机场、酒店、大型商场、咨询中心等;将《杭州旅游宝典》发放到上海的四星级以上酒店;杭州和浙江电视台与上海电视台互动,在上海的电视台设置专门的介绍杭州的栏目;在杭州建立完善的旅游咨询中心,并与上海21个咨询中心衔接;下定决心建立杭州旅游集散中心并与上海旅游集散中心密切合作、形成旅游网络。

(四)旅游企业的合作与共兴

区域旅游合作既是政府行为,由政府启动、支持和参与,但经常性的具体合作必须通过企业行为来实现。各地之间的企业和行业合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必要基础。政府应鼓励各地企业之间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相互渗透,在区域范围内开展企业联营、重组。

(五)休闲博览会与世博会的接轨

把杭州的世界休闲博览会办成上海世博会的一个预演和练兵项目,取得上海世博办对杭州休博会的支持(特别是组团、交通方面的支持)。浙江省应积极配合和支持上海办好世博会,努力把杭州变成上海世博会的一个主要分会场,争取联合举办若干专业性会展和大型节庆活动,吸引世界对杭州的关注。为此,要摸清上海世博会的行动计划、组成内容、项目设置、指导思想,并作出对应上海的行动计划。

(六)节庆联动

上海旅游节是国内重要的旅游节庆活动,杭州也有西博会等重要节庆活动。两地之间的联动非常必要。例如,借助上海旅游节展开杭州的宣传(面对的是来沪游客),组织参加上海旅游节的海外媒体到杭州采访,上海旅游节期间组织杭州主题日活动等。其实,上海每年举办的国际性节庆活动和会议展览活动很多,活动期间展开宣传攻势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七)打造时尚杭州、休闲杭州、购物天堂,在旅游行业内部形成与上海的互补

没有互补的竞争是你死我活的竞争;没有竞争的互补是无效的互补。上海缺乏的,杭州要大力发展;上海弱项的,杭州要异军突起;上海是强项的,杭州要避其锋芒,细分市场,差别吸引。从资源看,国际上旅游吸引物资源已经从3s(阳光、沙滩、海水)过渡到3n(nature自然,nostalgic怀旧,nirvana回归),而杭州完全具备这些优势,发展自然、回归式休闲旅游和怀旧式观光旅游。树立“时尚杭州”的概念,达到现代时尚和古典时尚的统一,重点推出和完善南山路休闲街、河坊街历史文化区、湖滨路特色商贸街区、梅家坞茶乡文化村落,以及女装产业(含武林路时尚女装街)、茶楼休闲业、杭州不夜城等。

(八)大力开发会展业和奖励旅游。

在长三角地区,杭州是除上海之外的第二位具备会展优势的城市。而在会展业中,杭州因具备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良好的区位条件和服务设施而比展览业更有竞争力。因此,要抓住国际会议目的地逐步向内转移的趋势,大力发展杭州的国际会议旅游,把杭州打造成中国最具吸引力的“会议旅游目的地”、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会议旅游目的地之一、名副其实的“东方日内瓦”。上海的目标是“国际会展之都”,杭州要成为中国的会议旅游目的地,杭州要树立“国际会议之都”这个形象。建议:①树立“中国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通过各种手段推介杭州会议资源(包括印制宣传册、拍摄录像片等);可以面向北京、上海的各种社会团体进行促销,吸引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来杭州举行。②通过上海广泛的公共资源,与国际上会展公司的业务联系,建立网络;支持他们在杭州开设办事处和分公司;③培育多家会议接待公司;可以利用上海和杭州的国际旅行社,也可以培育新的会议接待公司。④加入“国际会议大会协会(ICCA)”。⑤培育国际会议营销和组织人才。会议旅游人才的匮乏,已成为限制国际会议旅游业务的瓶颈要素。杭州目前至少缺少三方面的人才:其一,至今没有一个在国际上叫得响的PCO专业会议组织者或DMC(目的地管理公司)品牌,说明了专业会展组织人才的缺乏。其二,缺乏真正受过专业培训并能完全胜任的同声翻译人才,为会议提供服务的同声翻译人才极其紧张。其三,杭城旅游企业获得国际会展业务多数是“守株待兔”,招展人才几乎空白。而这些缺陷,接轨上海是可以弥补的。⑥要建设一些好的会展中心、会议中心。⑦落实机构:在国外如加拿大、法国,旅游部门都是旅游会议局,这已经成为国际惯例。就会议市场而言,旅游局的作用主要是在国内外会议策划人和本地会议供应商之间进行联络和协调。联络———促进会议信息和有关会议服务设施信息的互动;协调———基于办会成功的目标,在选址和接待等一系列目的地服务项目上协助会议策划人。鉴于这种情况,杭州市旅游委员会理应成为会议旅游的主要协调机构,在引进国际会议和推销杭州作为会议旅游目的地等方面可以有更加突出的成绩。

三、城市旅游合作的保障———杭州旅游接轨上海的措施

必须指出的是,从实施难度看,跨行政区域上的合作难度最大。计划经济的传统色彩仍然影响着我国各地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规划离不开资源导向,旅游竞争成了单纯资源的竞争,旅游产品成了简单的价格竞争,加上狭隘的地域政绩观念,使得城市之间的合作难度增大。只有立足于打破地方局限性,突破行政区域,立足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走区域旅游合作发展之路,敢于向协作要效益、要前景。其中的要点是合理的竞争力分工,优势互补,制定差别化旅游发展战略。优势互补既可以在同质地方之间,也可以在异质地方之间进行。同质地方之间,可以利用共同的优势,提高旅游层次,分工丰富旅游内容,避免雷同。异质地方之间,可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优势互补既可以强强合作,也可以强弱合作或弱弱合作。

当然,区域旅游合作不可一开始就贪大求全,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看准有利条件,抓准增长点,利用有利时机,确定合作要点。取得初步成效之后,再逐步发展,扩大合作领域。目前上海宾馆的房价过高已引发旅游业界的不安,而对游客而言上海又不可替代。这对杭州是一个进入的极好机会,应抓住这个机会,一开始就全面合作,可以形成声势,造成既定事实,而不是按部就班,贻误战机。

(一)加强政府导向,引导市场流向

区域旅游合作,首先是政府行为。而且这不只是旅游主管部门的事,应由政府领导亲自抓。非如此,不可能具备强有力的协调能力,否则,非行政区的区域旅游合作会过于松散乃至流于形式。党委政府领导不仅要亲自参加旅游协作会议,而且要经常性地指导这一工作。政府导向表现在出台政策,制订和修改有关地方性的旅游法规及其实施细则,向区域合作倾斜。杭州旅游业接轨上海,政府的保障不可缺乏。首先,要在思想上,树立“上海是龙头,杭州是后花园”的概念,并大力宣传之,犹抱琵琶的作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次,政府部门要先接轨。第三,要对接轨上海实施经费和思想上的倾斜。

(二)建立合作机构,完善协调机制

区域旅游合作,必须建立高效和有一定权威性的合作机构。从长远看,由各地政府领导亲自担任合作机构的成员,由各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领导担任合作机构下设办公机构的成员。合作机构要有完整的合作章程,依法签订各种合作协议来保证合作行为。从现实看,上海的旅游主管部门与杭州的感情比较深,但来往不密切。对此,近期要在上海建立杭州旅游的办事机构,加强与上海旅委的密切联络,兼管在上海的旅游宣传事宜。

(三)开展企业合作,丰富合作内容,扩张接轨成效

旅游流是牵动旅游企业之间合作的动力线。从观光、休闲旅游来看,上海的旅行社是客源组织的龙头,杭州旅游的接待单位包括饭店、景区(点)、汽车公司、购物商店、餐馆等因利益关系而与上海有着密切的联系史,这一点不需要做大的动员。我们要做的是如何促成在上海、杭州旅游市场的互相开放,允许异地办理旅行社分社(或门市部),目前制约发展的政策坚冰必须打破。为降低游客在杭州的旅行费用,增加杭州的竞争力,杭州的旅游用车指标控制要放开,规费应当降低。从商务、会展旅游来看,要鼓励杭州的企业特别是旅行社加强与上海的会展公司联合,吸引上海会议、展览、商务游客(散客)组织来杭州旅游。同时,为北借上海,南借桂林,杭州应大大增加至桂林的航班,数量可以不对等。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要奖励上海的国际社大力推广杭州,把杭州作为必到的旅游目的地。

(四)编制合作规划,加强接轨上海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为保证区域旅游合作的科学性、可行性、系统性、规范性,由政府牵头,聘请专家编制杭州—上海旅游合作发展规划。规划应在两地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参考周边旅游城市的现状资源和市场吸引,对区域旅游合作的条件和基础做出评价,制订合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规定合作目标和内容,并具体说明重点合作项目,提出合作对策和具体措施。同时,根据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旅游区域的特点,调整杭州市现行的旅游功能区,规划相关的旅游设施,形成比较完善的区域旅游分工体系。在与上海合作的同时,杭州还应该加强与黄山的合作。主要是联合对外促销,形成“名山、名水、名湖、名城”黄金旅游线。启动“金三角文化之旅”活动(大三角:上海-南京-杭州;中三角:上海-苏州-杭州;小三角:杭州-绍兴-乌镇)。共同邀请海内外知名旅行商,如英国GTA、美国运通旅游公司、新加坡大通旅行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型旅行社考察,把三地历史文化精华组合成精品文化旅游线,树立鲜明特色,增强市场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