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抚宁县8.8万亩中低产田变沃土

2010-09-15 来源:秦皇岛日报 点击数:2418

抚宁县茶棚乡实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以来,棚室蔬菜播种面积从2003年的2700亩发展到现在的8580亩,并以每年近千亩的趋势递增。由于茶棚西红柿品相好、色泽鲜亮、口感好,今年的价格创下了历史新高,稳中有升。按照西红柿平均亩产1万公斤、每公斤5.20元的价格计算,农民每亩可获纯收入4万元,棚室西红柿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金蛋蛋”。

抚宁县属于资源性缺水区,近年来,随着地下水的开采,地下水位普遍降低1米3米,部分村镇的农业生产出现用水紧张,加快了中低产田沙化和土地板结的速度,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据抚宁镇细河村村党支部书记李云祥介绍,细河村现有耕地面积1592亩,原有沉井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且部分沉井因年久失修,不能使用,农民种植的农作物多以玉米为主,农民收入低。中低产田项目实施后,该村新打井11眼,铺设地下输水管道8867延长米,形成了以井为点,以低压线为纽带,以地下输水管道为网的灌溉系统,使水的利用率由原来57%提升到80%。有了水资源,该村群众加大了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在原有大棚很少的情况下,一下子发展大棚500余亩,种植了西红柿、辣椒、豆角等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品种,人均增收400多元。

自2003年以来,抚宁县农业开发办公室先后争取上级无偿支农资金3278万元,对8.8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旱能浇,涝能排,渠相连”的建设标准,该县农业开发办公室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路建设等方面入手,对中低产田进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并通过栽植农田防护林,打造集中连片、封闭式项目区,形成规模性效益。7年来,全县共打新井620眼,修建防渗渠190公里,铺设地下管道240公里,修建农路150公里,栽种田间防护林27万株,惠及留守营镇、榆关镇、茶棚乡、抚宁镇、下庄管理区等乡镇的74个村,项目区内粮食增产962.82万公斤,蔬菜增产9639.5万公斤,农民年人均增收400多元。

抚宁县农业开发办公室负责人说:“中低产田改造后,农民兴建温室大棚热情日益高涨,我们积极做好项目区的农技培训工作,通过聘请农技专家讲解蔬菜种植、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科技知识,发放科普书籍,有效地提升了温室大棚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