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区群山横亘、绵延不绝,素有八百里沂蒙之称。在巍巍沂蒙山,滔滔沭河水的怀抱中,在广袤的黄海之滨,有一颗明珠——山东省莒南县。这里地处鲁东南苏鲁交界处,总面积1388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75个行政村(社区、居),80万人口。
红色经典 演绎辉煌
从1932年12月17日莒南县建立的个党支部——中共板泉支部,到1941年3月,中共山东分局、省战工会、省参议会、八路军115师司令部等党政军领导机关移驻莒南县,到1943年1月,中共山东分局确定莒南县为“双减工作”实验县,到1945年8月13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大店镇宣告成立,莒南县逐渐成为全省党政军的指挥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山东省新华书店、山东省个团支部先后在这里成立,《山东画报》、中共滨海区委机关报——《滨海农村》先后在这里创刊,《大众日报》、山东文协、抗大一分校、省实验剧团、山东大药房等新闻、文化、卫生机构曾长期驻扎在莒南。刘少奇、罗荣桓、陈毅、徐向前、谷牧、朱瑞、黎玉、肖华、陈光等共和国的领导人、元帅及两百多位将军都在莒南工作过、战斗过。
红色经典,演绎着一篇又一篇辉煌的史诗。抗日战争中,莒南县有 13698人参加八路军,66740 名青壮年参加抗日自卫队,761 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其中渊子崖战斗是中国抗战史上由农民自发组织的规模最大、最悲壮的村庄保卫战。1941年12月20日,扫荡沂蒙山区的1000余名日军包围了渊子崖,渊子崖村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147 名村民英勇牺牲,歼灭日军112人。渊子崖村被滨海专署授予“抗日楷模村”,被誉为“中华抗日村”,事迹载入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解放战争期间,莒南人民竭尽全力,支援前线,要人有人,要粮有粮,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对革命无限忠诚、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全县共有4600人参加解放军,1086人壮烈牺牲,30万人次出工支前,为新中国的缔造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莒南人民以空前高涨的革命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50年代涌现出了高家柳沟、王家坊前、厉家寨三个受到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的全国先进典型,特别是“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光辉批示,曾经作为全国农业战线上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口号响彻全国。
穿越时空的隧道,不变的是这片黄土地——还有这片黄土地上的人们,血脉里浸润着的生生不息世代相传的不朽精神。2009年2月19日,莒南县考察团赴山西大寨考察学习,在“两寨携手,共谋发展”座谈会上,举行了大寨——厉家寨合作协议签字仪式。4月18日,郭凤莲回访莒南,重访厉家寨,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再续前缘。
省政府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
渊子崖抗日烈士纪念塔
厉家寨毛主席批示
在山西大寨举行“两寨携手 共谋发展”合作协议签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