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批示纪念地 厉家寨:1957年10月9日,毛主席对莒南县厉家寨战天斗地的模范事迹作了亲笔批示表扬“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从此大山脚下的厉家寨名扬全国,成为我国五、六十年代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1957年至1965年,全国各地到厉家寨参观学习的达50多万人。为纪念这段光荣历史,建起了厉家寨展览馆,后经多次修葺。2005年,对厉家寨展馆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修护。修复后的展览馆为三层楼结构,总面积3000多平方米,展出面积1800平方米。所展出内容(图片600多幅,实物30多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展馆共分三个部分:艰苦创业(1942—1957)、光辉批示(1957—1978)、继往开来(1978年以后)。近年来,厉家寨人民立足当地实际,引进栽培大樱桃,把多年整治的万亩梯田及山坡崖畔全部栽植樱桃。2005年5月15日举办了首届厉家寨樱桃节,让游客在采摘樱桃的同时体会当年厉家寨人民整山治水的豪情,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厉家寨毛主席批示
高家柳沟:上个世纪50年代,为了提高社员的文化水平,解决记工难问题,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了记工识字班,受到毛主席的表扬。1955年12月27日,毛主席为《莒南县高家柳沟村青年团支部创办记工识字班的经验》一文加了按语:“……,山东莒南县高家柳沟的青年团支部做了一个创造性的工作,看了这种情况,令人十分高兴……记工识字班这个名称也很好。这种学习班,各地应当普遍地仿办。各级青年团组织应当领导这一工作,一切党政机关应当予以支持……”,为激励后人发扬传统,开拓创新,高家柳沟设立了毛主席批示纪念馆。
王家坊前: 1954年,王家坊前为了解决“缺农具、缺种子、缺肥料、无资金”的大难题,社委会发动社员投资,解决了生产资金困难的问题,保证了适时春播,取得了当年的大丰收。1955年10月毛主席对莒南县王家坊前村集资办社的先进事迹做了亲笔批示:“这个合作社的经验也证明,适当地,不是过多地,并且是在启发社员有了充分的觉悟以后,对于贫苦社员又加以照顾等项条件下,充分发动社员投资,解决合作社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是完全可能的”。为纪念并弘扬批示精神,王家坊前设立了毛主席批示展室。
山东省新华书店诞生地 1944年7月6日,山东新华书店诞生在莒南县洙边镇后净埠子村。为迎接山东省新华书店成立六十周年,发挥旧址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2003年12月28日,修复工程奠基,经过半年的紧张施工,2004年6月竣工。
山东省新华书店旧址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成3院30间房屋。分为广场(纪念碑、建设碑记、绿化带、停车场)、碑廊、图片展室、实物展室、领导生活办公区、地下印刷所、新华亭等几个部分。图片展室主要展示建店前、建店后各个时期重要的人物、事件和业绩等纪实图片。实物展室主要展示当年的印刷机器、排版印刷工具、出版和发行的图书、交通工具、发行工具等。领导生活办公区展示当年使用的办公生活用具。地下印刷所展示当年的印刷机器、排版印刷工具。碑廊展示党、政、军及出版发行系统老领导为山东新华书店的题词。
6月,山东新华书店旧址被临沂市委批准为“临沂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莒南县教育局列为“全县中小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还是“山东新华系统职工思想教育基地”,7月,又被列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成为发扬光荣传统,弘扬新华精神的革命传统教育课堂。
山东省个团支部诞生地 山东省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个团支部诞生地位于筵宾镇的金沟官庄。1946年9月,为了适应国内革命战争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提议“建立民主青年团”。1946年11月5日,中共华东局青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首先在当时群众基础和青年工作较好的金沟官庄村进行建团试验。12月初,由山东省青联组织部长鲁钊、滨海区青联主任张明晓、莒南县青联主任杨荣生等同志组成工作组,到莒南县沟头区(现筵宾镇)金沟官庄搞建团试点。1946年12月24日晚,在董考家的西堂屋里秘密举行了人团仪式,民主选举了纪丕福、纪丕祥、韩玉堂、纪新美四人为团支部委员,纪丕福为任团支部书记,山东省个团支部正式成立。
金沟官庄团支部建立以后,围绕当时党的中心工作、积极动员团员青年踊跃参军参战,还举办了青年识字班。到1949年4月止,金沟官庄团支部已发展团员30多人,有十几名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纪丕福代表团支部,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次全国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并被邀到清华大学演讲,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抗日村——渊子崖 渊子崖村位于莒南县板泉镇北5公里,1941年12月17日,盘踞在沭河西岸小梁家村据点的伪军150人,在伪军队长带领下包围了渊子崖村,索要猪肉、白面和1000块大洋慰劳日军,被渊子崖村群众用土枪、土炮击退。两天后,日伪军千余人,拉着大炮,黎明包围了渊子崖村。该村300名自卫团员及村里男女老幼全部上阵,在村长林凡义等人带领下,男人守围墙,女人、儿童运送弹药、石头,用大刀、长矛、土枪、土炮与敌人展开英勇抗击,粉碎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自己的家园。此次战斗共打死日伪军百余人,全村有147人英勇牺牲,加上外村群众和我部队战士共牺牲242人,全村房屋被日军烧光。战斗结束后,刘少奇、陈士榘等领导亲笔题词表扬了该村,并在村后建立纪念塔一座,供人瞻仰。渊子崖保卫战闻名全国,渊子崖村被誉为“中华抗日村”。
甲子山战斗遗址 甲子山海拔480米,面积14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头近百个。在甲子山主峰半山腰上,有一天然石洞,深5米,宽10米,高2.5米,清静幽雅,是传说中的孙膑洞。相传战国时军事家孙膑晚年曾在洞中隐居,著书立说,修订兵法。
抗日战争时期,甲子山区位于滨海战略区的核心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42年夏天,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国民党于8月中旬抢占了甲子山区。之后我方军民与之进行了多次战斗。为解救甲子山区人民,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一一五师研究决定拔掉这个钉子,收复甲子山区。经过14天的激烈战斗,我军收复甲子山。为纪念该战斗,建国初期,中央政务院曾拨巨款修建了甲子山医院及战斗遗址纪念馆,供人参观。
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 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莒南县城东南部,南临嵋山东路,北靠赤嵋山。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原名莒南县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2001年3月21日更名为“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了新园名。陵园四周为仿古围墙,周长1034米。陵园整体依地形而建,由南向北,逐渐高起,依次分为5个平台,各平台由挡土墙分隔,中间台阶相连。陵园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由南往北,为停车场、绿化区、正大门、广场、烈士事迹陈列大厅和烈士墓等组成。西部由北向南,为烈士骨灰堂、赤嵋山公墓。为了纪念抗日先烈,1944年8月,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赤嵋山山顶修建了革命烈士纪念塔,塔高8米,呈六角五级宝塔型。塔上有黎玉、萧华、陈士榘、高赞非等人的题词,刻有168位烈士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