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祖大典:强势品牌引领新郑跨越发展
经济与文化交相辉映 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提升
盛世迎盛典,自丙戌年起,今年,将是第五次全球华人大聚会了。往事并不如烟,沉淀的精彩瞬间堆积成不可磨灭的记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使全球华人唱响了“同一首歌”,那么,拜祖大典给新郑带来了什么?
拜祖大典引领创新发展,跨入全国百强县市
近年来,新郑市把“持续”、“创新”作为成事之力,将文化盛典转化为开放盛会、创业盛会,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文贸衔接、政经协同,以文促经、互动双赢的特色发展之路,极大地扩张了黄帝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打造出了一张宣传新郑、促销新郑、发展新郑的“烫金名片”!
具体工作中以全民创业为主线,以“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优化环境为手段,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发展临空经济、临郑经济、临煤经济,先后引进外向型、税源型项目465个、到位资金266亿元,8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中石油、中石化、中储粮和香港华润集团、锦艺集团、台湾统一等大企业集团陆续在新郑投资。2005年至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55亿元增长到348亿元,财政总收入由16.2亿元增长到38.4亿元,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中由120多位跃居第65位,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市继续保持了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宏业纺织、赵家寨煤矿、河南鸽瑞等新“十个
拜祖大典促进文化繁荣,共建民族精神家园
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之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专程从宝岛台湾飞抵新郑。他那一句诗化的精彩点评在人们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这里是中华儿女心灵的故乡!”四年成功的拜祖大典发出这样深刻而隽永的昭示:大典是一面高扬的旗帜,大典是一把炽热的火炬,大典是精神家园的深情召唤,大典更是培育新郑文化强势品牌的探索。近年来,新郑市全力以赴办好拜祖大典,加大力度开发黄帝文化,同心协力打造黄帝品牌,带动了文化旅游、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伴随着拜祖大典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茨山岩画研究基地的设立,黄帝文化品牌呈现出巨大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成为代表新郑、郑州乃至河南形象的“金字招牌”。如今,黄帝故里·河南新郑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心灵的故乡、寻根的圣地、民族精神的家园。
一招激活,全盘皆活,拜祖大典让新郑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文化经济迎来了“春”的景象——2005年到2009年,年接待游客由30万人次攀升到352万人次,年带动相关产业收入由6000万元攀升到6.8亿元。节节攀高的数字见证着软硬实力互为彰显的丰硕成果,该市先后获得中国旅游城市和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市、全国县级城市旅游竞争力20强等荣誉称号。
拜祖大典铸造城市品牌,孕育新郑时代民风
在新郑,“欢迎您回家”、“常回家看看”等一句句温暖的问候,让海内外华人华侨感受到民族圣地、心灵故乡、精神家园的浓浓亲情。近年来,新郑市以拜祖大典为契机,大力弘扬“大容、开创、力持、实在、和谐”的黄帝精神,打造“亲情之城、文明之城、创业之城、和谐之城”。通过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炎黄文化读书节、“周末大家乐”、“市民文化大讲堂”等活动的开展,“和谐诚信、进取创新、开放包容”的时代民风在黄帝故里新郑蔚然成风,吸引了十多所高等院校的入驻,常年在校大学生多达15万人,使新郑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校“基地”。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民生得以改善:全面推行了6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城乡公交车,全面普及了高中段教育,村村通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5000个政府公益性岗位带动城乡近十万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农民参合率达99.6%,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多年位居全省县级城市首位。先后获得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全国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
梦里故园千百寻,今朝醉倒乡情中。今天,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届时,包括港澳台知名人士、建设者、“三八”红旗手、感动中原人物等各界代表将云集黄帝故里,共同礼拜人文始祖。新郑也将顺势而为,在打好“黄帝牌”中激活文化资源宝藏、架起对外开放金桥,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 上一篇:18万张惠农卡破解青海高原农民融资难
- 下一篇:科学发展催生望城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