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解读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关键词

2009-12-11 来源:中国广播网 点击数:1413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49分报道,2009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9日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的个部委年终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主要讨论如何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那么,对于老百姓、众多经济学家高度关注的就业、城镇化建设、房地产等焦点问题,本次会议将能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住房】楼市火爆源于供小于求 抑制投机性购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很多人都问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楼市是要继续升温还是降温?董藩说,现在楼市火爆的主要原因还是供小于求,
  董藩:到8月份的时候,卖一套房子只能生产出0.59套,所以市场上这种供求关系全面恶化,给我们老百姓买房带来了压力,也给中央政府带来了压力。
  那么,2010年,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改善房屋的供需状况?在昨天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发改委主任张平的报告里虽然只有一句话涉及,但却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张平:完善住房消费和调控政策,增加中低价位和限价商品房的供应,抑制投机性购房。

  【调结构】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袁钢明教授说,2009年,房地产算得上经济增长的一抹亮色,但是到2010年,在保增长的大方向下,经济增长的亮点应该是在调结构上:
  袁钢明:在保增长的总的方向下,明年经济工作的亮点在于调结构。随着经济回升的趋势增强,经济危机影响减弱,明年调结构的趋势还会继续增强,还会对经济回升起到更大的作用。
  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明年的抓手在哪里?张平的答案是,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张平: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知识创新工程建设,启动一批研发产业化和市场推广重大专项工程,大力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组织开展服务业的综合改革试点。
  【就业】“两个带动”
  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蔡昉教授最担心结构调整会冲击就业,蔡昉说,我们劳动力依然很密集,如果结构调整意味着要排斥就业最大化,这样的结构调整对我们来说未必适宜:
  蔡昉:我们劳动力还很多,如果说还有人没有就业的时候,我们就过早去发展排斥劳动的这样一些产业,那么就意味着这种经济增长不是就业最大化的,结构调整不应该简单地理解成排斥劳动密集型产业。
  怎么做到既结构调整又满足就业?张平在报告里用了“两个带动”:
  张平:建立健全巩固投资,带动就业增长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规划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加强就业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强这方面的服务能力。
  【投资】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 用好管好投资
  说到投资与就业的关系,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投资研究的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罗云毅最有发言权,他认为,有效的投资能带动就业,有就业才有收入,才能产生消费:
  罗云毅:投资的最重要的产品就是提供就业,提供就业老百姓才能有收入,有收入才能提供消费。我们国家消费增长率是全世界的,就是因为我们有投资的增长比较快。
  明年的投资还能有多快?张平表示,我们不但要继续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而且要用好管好投资:
  张平:继续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切实管好、用好政府投资,在投资的方向上要向三农倾斜、向民生倾斜。明年的这一部分投资一定要把在建项目、续建项目、收尾项目、投产项目优先安排,重点安排,让它尽快地发挥相应。对于新开项目要慎之又慎,一定要从紧掌握,从严掌握。
  【城镇化】坚持规划先行 加强政府资金引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说,无论是拉动消费,还是带动投资,加快城镇化建设都是重要途径,
  韩俊:我们国家的城镇化应该说是加深的,推进城镇化一定要把农民工融入城镇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那些在城镇有稳定就业机会的农民工要逐步在就业、公共卫生、教育等方面享受同等的待遇,这都是很重要的政策导向。
  怎样才能让城镇化建设不夹生?张平说,坚持规划先行,加强政府资金引导:
  张平:多渠道筹集资金,推进重点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允许有稳定职业或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的户口,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的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