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瑶乡放养山羊成致富羊

2009-12-04 来源:惠州日报 点击数:1289

  冬季是羊肉消费的旺季。龙门县的各大酒楼食肆纷纷到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的新星村订购山羊。比起圈养的羊,新星村在深山大自然中放养的山羊受到了食客的热捧。最初的“扶贫羊”带着当地村民走上了致富路,成了村民们的 “致富羊”。近日,记者走进新星村一个牧羊人林泽成的家里,听他讲牧羊的故事。

  生态放养

  山里没有任何污染,很适合山羊生长

  越野车在深山沟壑中颠簸而上,花了近一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记者环顾四周,这里是位于海拔近800米的一个小山窝,四周的密林包围着一个小平地,两排羊圈和一座木头房子与周围的环境搭配协调。牧羊人林泽成带着一家老小就住在木头房子里,家中老人已经70多岁,而小儿子只是一个4岁的稚童。

  记者来到山上已近下午2时,林泽成已经把山羊放到山上,满山的绿林偶尔有三两只羊跑下山来,喝过林泽成放在草地上的盐水后又跑开去找吃的了。林泽成的妻子告诉记者:“这山里,山羊吃的什么都有,山有多远羊就能走多远。山羊对水比较挑剔,一定要喝没有被污染的山水,喝了被污染的水就会生病。这山里没有任何污染所以很适合山羊生长。”记者正在担心羊群会不会走丢的时候,林泽成说,“只要我一声呼唤,羊群就会回来。不听话的也都会跟回来。”如此神秘的呼唤,实际上就是人学羊发出“咩咩”的叫声,但这语言领头羊能听懂。“天黑了,到时间回家了,我在羊圈边上叫上几声,挂着铃铛的领头羊就带着羊群回来了。”

  技术养羊

  羊羔存活率达到90%以上

  波尔山羊、南江黄羊、湖南马头羊……好几个品种的羊都栖息在300多平方米的羊圈里,羊群平时吃山上的野草和树叶,下雨天不能出外觅食时就吃干草。林泽成说,羊怕冷不怕热,不能淋到雨水,感冒就很容易死亡,还要预防各种疾病。“主要是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每年至少要注射3次。”记者看到,有些羊耳朵上挂着标签,原来这是注射过疫苗的标志。

  林泽成是湖南怀化人,他家乡的人有食羊肉的习惯,几乎每家人都有养羊经验。他从小就跟着大人一起养羊,养羊经验丰富。但家乡饲养羊的人很多,羊的价格不是很好。林泽成放弃了养羊,2000年来到惠州当一名园林工人。后来新星村要发展养羊事业,在别人的介绍下,新星村的村干部找到了林泽成,林泽成又成为了一名牧羊人。几年来,新星村的“扶贫羊”繁殖得很好,羊羔存活率达到了90%以上。“我们每年要销售成品羊400只~500只,经济效益很好。”林泽成骄傲地说。

  不愁销路

  食客上门寻羊,供不应求

  羊肉历来被人们当作冬季进补的重要食品。一进入冬季,食客和酒肆饭馆就频频找上门来订购。“生态放养的羊,肉质好营养丰富,吃起来味道好,销路很好还供不应求。”新星村村委会主任杨其南告诉记者,他们刚卖了一批羊,一共好几百只,现在剩下100多只母羊是用来产羊羔的。

  林泽成告诉记者,母羊每年要产羊羔两次,一次大多是两胎,也有一胎或者三胎。每年可产羊羔300多只,而半年大的羊达到了15公斤多就可以销售了,20公斤以上的羊就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保证品种优良,提高成活率,这里每两年换一次公羊与母羊杂交。“按照今年的羊肉市场价26元一公斤来算,估计今年村集体的收入可达到6万多元。”杨其南表示,他们很想扩大山羊的养殖规模,但由于资金方面存在问题,一时无法扩大养殖规模。如果资金能解决,新星村的集体收入就能更上一层楼。

  背景资料

  “造血式”扶贫

2005年以前,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新星村的集体经济年纯收入一直只有几千元。村委会办公楼破旧,村集体经济弱小,村干部信心不足,村民生产生活有不少困难。由龙门县委办、县人大办、县财政局干部组成的工作组驻点新星村后认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决定采取“一扶三帮”措施。其中,“一扶”是指扶持一个经济项目上马。利用南昆山乳业有限公司在当地投产的有利条件,工作组多方筹资投入11万元扶持新星村养羊项目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