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左小蕾:有效管理通胀预期须三剑齐下

2009-11-21 来源:中国财经报 点击数:1489

  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当前随着经济形势逐渐稳定,价格水平上涨的环境和条件也在形成,开始通胀预期的管理,对于防止将来通货膨胀形势恶化至关重要。至于如何管理通胀预期,我们认为,对GDP高增长偏好、流动性过剩以及输入型因素这三方面的管理特别关键。

  GDP高增长偏好的管理

  管理通胀预期要管理增长水平。在经济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特别是已经达到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以后,不要刻意推动更高的增长。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增长与通胀水平增长直接相关,通胀是一个货币现象,实际上也是发生在经济增长达到均衡水平的时候。

  所以,在经济恢复稳定增长后,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计算,中国经济在现阶段的潜在增长率,就是所谓全要素增长率,大概在9%-10%之间。当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在9%或者是10%的水平上34个季度以后,不要刻意推动更高水平的增长,否则价格水平的上涨将导致通胀风险不可避免。因此,管理通胀预期,切忌在经济恢复稳定增长以后,推动GDP的高增长偏好,继续推动更高的增长。

流动性过剩的管理

  管理通胀预期一定要控制新增信贷水平的增长。新增贷款水平增长过快,超过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需求,就会产生所谓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信贷就会流向资产市场,形成股价、房价、物价上涨的三部曲。

  去年以来,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达到保八目标,银行信贷空前增长,股市资金流入增加,上万亿的房屋抵押信贷增长,数千亿的房地产开发信贷增长。我们担心,当产能过剩问题有所缓解、经济恢复稳定增长的时候,通胀的货币环境再次形成,任何一个价格因素都可能诱发价格总水平的再次膨胀。

  因此,通胀预期管理,有必要对过度的新增贷款进行管理。把握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适时恢复货币政策的正常管理尤为重要。

  输入型因素的管理

  管理通胀预期还需要管理输入型因素。输入型因素包括两方面。个方面是大宗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特别是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石油价格的上涨,不仅直接影响全球的通胀水平,还会引起投机生物质能的投资增长,带动生物质能原料玉米价格的上涨,然后引发世界粮食价格的全面上涨,最后引发全球范围的通胀。

  第二个方面的输入型因素是非贸易非直接投资资本的大规模流入。非贸易非直接投资资本实际上就是投机性资本,其大规模流入带来两个结果。首先,结汇带来流动性过剩,加大通货膨胀的货币环境,某种程度上抵消国内对流动性过剩管理的货币政策效果。其次,投机性资本不是进行实体经济的投资,其主要投资目标是资产市场,即股市和房市。如果投机性资本大规模流入,一定助推房市价格和股市价格。

  管理通胀预期,在这些输入型因素再次形成气候之前,要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