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应坚持“走出去”和扩大内需并行严格管控不良资金流入

2009-11-2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1921

  从APEC部长级会议对于汇率市场化的呼吁,到IMF总裁对人民币被低估的表态,再到G20替代G7成为国际间商讨金融经济局势的主要会议,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加入对人民币施压的行列。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再次升高。
  中国金融协会副会长吴念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最关键的是应该保持灵活的政策予以应对。

  贸易双顺差是根本原因
  吴念鲁说,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最根本的原因是贸易双顺差。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增至空前的2.27万亿美元,外汇占款也明显增加。三季度外汇储备环比增加超过1400亿美元,而同期外贸顺差仅约400亿美元。
  他表示,国内存在严重的资本过剩,但中国仍然限制各类资本流出,即使是在2006年上半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仍然不到FDI穴国际直接投资雪的1/5。而同时资本却在不断的流入,从短期来看,这种双顺差对人民币必然产生升值压力。
  压力源于国内外双重因素
  吴念鲁分析说,人民币升值压力要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国际上的主观要求上来分析。首先,从国内客观情况看,人民币升值主要还是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的结果。近2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内涌现出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加,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扩大。同时,国内的经济高速稳步的发展使得中国具有很好的投资前景,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他称,随着200611月中国外汇储备一举突破1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进一步增加,确保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使世界各国增强了对人民币的信心,他们愿意使用人民币,相信人民币,人民币就有了升值的潜力。但外汇储备的增加并非愈多愈好。随着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使货币政策难以保持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相当程度上陷入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与抑制货币供给增长难以兼顾的两难境地,进而影响宏观调控的有效性,造成通货膨胀、劳动生产成本上升等影响;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还会引起国际上对中国贸易状况和人民币币值的高度关注,甚至成为一些国家压制中国贸易的口实。

  在中美两国的经济议题中,贸易不平衡和人民币的币值问题一直是两国争议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又以人民币的币值最为根本。美国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初级产品大量占有美国市场,中国的出口品的优势是造成美国初级产品市场疲软的一大原因。故美国强烈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来改变美国的困境,使中国的出口品不再有优势。
  同时,日本作为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国家,其经济的高速发展稳定了日元的亚洲地位。但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汇率的稳定使中国周边国家大部分越来越相信人民币,对日元“亚元”的地位造成了影响。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也是出于降低中国出口优势的考虑,从而降低人民币的优势,以确保日元在亚洲的地位。
  提前采取措施预防不良后果
  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吴念鲁表示,还是要实行两方面的政策,即“走出去”,和扩大内需。
  他说:“我国应承认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适度升值,但是该提前采取对策,缓解货币升值的压力,预防可能产生的恶果。具体有五方面措施:
  ,由外向型战略向启动内部需求转变;第二,从保护资本向保护劳动转变;第三,对外资从超国民待遇向国民待遇转变;第四,从静态比较利益向动态比较利益转变;第五,宏观经济政策需要调整。稳健的金融货币政策向积极方面转变,积极的财政政策从发行国债向减税转变,相应精简机构。人民币不应该完全自由兑换,可以小幅度浮动升值,同时放松外汇管制,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同时他强调,要严格监管控制热钱不良资金流入。
  与去年底经济危机全面爆发时国内担心热钱集体抽身冲击市场形成鲜明对比,时隔一年,担忧热钱大举回流的呼声再起。央行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外汇储备新增618亿美元,其中有410亿美元无法用经常项目顺差与FDI来解释。专家认为,剔除汇率调整因素后,大部分属于无法解释的热钱。央行11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度提出“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对此,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认为,中国央行的这个新提法表明,近期国际热钱涌入现象引起决策层高度关注,中国将会更多考虑资本投机因素,加强风险控制,保障金融安全。
  吴念鲁说:“我们要在坚定引进外资政策不动摇的同时,加强监管,坚决抵制不良资金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