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婚礼:荡漾着歌声的韵律
开朗的民族,始终由歌声伴随着,神圣的婚礼,更离不开歌声、美酒和哈达。
在姑娘出嫁的前一天,娘家举行戴头仪式。当仪式开始梳头人唱起了《哭嫁歌》:
今天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是尊贵人家的梳头宴庆。/……为我梳头的婶母们啊,/右发向右梳过的时候,/就象白鹏从天上冲下来;/为我梳头的婶母们啊,/左发向左梳过的时候,/就象紫鹏从天上冲下来;/为我梳头的婶母们啊,/后面的头发向后梳过的时候,/就象神鸦从树上冲下来,/是慈父养育的好姑娘,/已经回答不出嫁,/硬叫出嫁的是媒人的嘴巴。/……姑娘的马头向东转,/愿东方白海螺山的吉祥来;/姑娘的马头向家转,/愿家乡幸福美满吉祥来;/姑娘的马头向路转,/愿一路平安吉祥来。
一面唱,一面给新娘梳头,戴上辫套,穿上新衣,系上各种彩带,戴上狐皮帽,佩挂上“依玛阿锐”和其它首饰,由两妇女扶护,围着院子中间的桑炉和嘛呢旗杆或庄廓,自左至右转三圈,然后进屋休息。
娶亲的早晨,吃过“上马席”之后,新娘在佛堂磕三个头,然后在伴娘伴随下,围着浓烟缭绕的桑炉或庄廓自左至右转三圈后上马启程。娘家人向送亲的人敬酒,便扶新娘上马,并将新娘全身用白褐衫或白毡衫护起来。然后,众人上马启程。有的纵马奔驰,有的高唱酒曲:
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彩霞在半空闪烁飘动;雄鹰在天上飞翔的时候,/骏马在滩上自由驰骋;/姑娘向婆家送去的时候,/吉祥的光明在前面领路……
送亲的早晨,首先派出两名善以辞令、通达礼仪、精悍善骑的使者去途中迎接送亲队伍。当客人到来时,使者便端起斟满酒的木碗或龙碗,高唱迎宾曲:
清晨的太阳照在石崖上,/红石崖如屹立的神像,/那是佛一样的客人到来的象征;/中午的太阳照在河水中,/洁净的水如圣神的供品,/那是供品一样的客人到来的象征;/下午的太阳照在草滩上,/草原上像开满鲜艳的藏金莲,/那是花一样的客人到来的象征……
客人一听见歌声,便知道是男方派来的使者,也唱起了歌,向煨火的地方靠拢过去下马,被请坐在马褥子上。使者给新娘的舅父、父亲等献上哈达,给每人敬酒。然后一使者用特殊的韵调,说起问候之辞令“从东方来了,像东方的太阳,祝贺贵客们光临。”送亲客人齐声答谢后其中一人说:“像天上一样富有,像大海一样深沉,主人家贵体可安?”两个使者齐声答谢并致:“德什格拉罗”(迎亲赞词),同时给每个客人敬三碗酒,然后两个使者收拾东西,迅速上马,奔向归路。客人们也飞速跨马,向两个使者追去,抢夺帽子或马褥子。这时的追逐很紧张,看谁的马快,看谁的人精,路旁看热闹的人们大喊加油,直追得两使者不见影子为止。如果客人抢不上使者的帽子,无话可说。如果抢了使者的帽子,到了男方家后,手里摇摆着“战利品”,冷讽热嘲,惹得人们哈哈大笑。两使者面红耳赤,给客人献哈达、敬酒甚至磕头,占足了便宜的客人们才归还东西。
两个迎亲使者返回后,男方家在大门外煨起一堆火所有的人拥堵在大门口,并由专人拿着酒瓶和酒碗。迎接新娘的两个妇女则手捧哈达,站在众人前,等待新娘的到来。
当送亲者一行绕着太阳的方向转到男方家门口时,有的放马来回纵驰,有的护着新娘,双方高唱酒曲,男方家唱道:
当客人从东方来临时,/具备了从东下马的依存;/世界的太阳扯金路,/吉祥的月亮铺银路,/本地的众星来迎接,/尊贵的客人欢迎你。
两位接亲妇女高举哈达,一面喊“达卡雄达卡雄”(意为新娘从骑的方向转过来下马),一面穿过马群接近新娘,把哈达献给牵马人。这时,牵马人紧紧抓住马缰绳头,一面穿过马群接近亲娘,把哈达献给牵马人。一面看对方的礼仪是否合乎规矩,一面看所献的哈达是否完整;如果哈达是破旧的,那便是对客人最大的侮辱,马上会给接亲妇女一顿马鞭,更牢抓马缰头,防止突然被抽掉,其他人更紧紧护住新娘,气氛异常紧张。这时,接亲妇女迅速换一条哈达,口喊“达卡雄”重新接近新娘,如果礼仪合乎规矩,那么新娘的马缰绳头会顺利抢到手,然后迅速扶新娘下马,客人们也纷纷下马。在燃起的火堆前,苯布子念起了洗脸经(藏语叫“亚绸”),并倒“文巴”(法瓶)内的药水让新娘洗脸,后迈过火堆到门口,由婆婆给新娘换上金边帽,才护送其进屋。新娘进屋上炕后在炕角面壁低头而坐。
送亲人进大门是不容易的,人们堵住了大门,一面高歌,一面给客人敬酒。客人们要瞅准机会向里冲,否则会被灌醉。
举行婚礼的地方称“交哇”,设在较宽敞的房间或帐篷。上方正中桌上供着“喜玛尔”,墙上横挂一条哈达,左右设两排座位。进大门后,只唱歌不说话。进入举行婚礼的房间后按照客左主右和大小辈份顺序就坐。这时喜客首位拿一碗牛奶,东家首位拿一碗酒,泼三次,东家致问候辞,喜客致答谢辞。之后喜客将带来的礼物摆在桌上,向东家表示祝贺。然后开始喝茶,吃糌粑。
喝完茶,东家开始从上到下,从客到主依次敬酒、唱酒曲,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赞颂对方,赞美生活。此时,开始摆嫁妆,即把男方家送的彩礼和女方家的陪嫁物全部摆出来,让宾客和主人过目。新郎、新娘站在用青稞撒成的 字符号上,由一人诵“贵恰”即《衣饰赞》。“贵恰”中有对诸客人的赞美,如“今天,首先在座的诸位有像须弥山一样崇高的,有威如老虎一样英武的,有如孔雀一般美丽的;左右席上就坐的长者寿兆的主人,延年千岁者;贤哲声誉的主人、有搭绫缎的衣着者;左边英杰的主人、手持长矛的英雄我向尊贵的客人敬上一杯酒。”有对媒人的赞美:“牵线搭桥的妙媒,骑上苍龙似的骏马,穿上海洋般的衣服,戴上青天一样的帽子。我在酒瓶口拴上洁白的羊毛,以酥油加以装饰,敬于妙媒之手以表心意……”还有对婚事场面的叙述,如“十三座垭豁上来敬酒迎接,十三条沟谷里来迎献哈达,十三座广场上来献上哈达……”摆嫁妆结束后,仍请客人入席就餐。
半夜时分进行称“祥先”的祝酒仪式先由几个人抬数十斤重的酒缸走进婚礼场,做着诙谐、风趣、夸张的动作,口里喊着号子,引得众人大笑,酒场气氛更加活跃起来。酒缸放定后,由一个人诵祝酒辞:“是呀!我在这美好预兆俱全的筵席上,来向诸位致以饮青稞酒的祝酒辞……此碗中所盛的甘露汁,是年内酿出的褐色年酒,是月内酿出的清凉月酒,是一昼夜酿出的新酒;六楞白青稞之精华的甘露汁,是内地的米曲为曲之祖源,是内地葡萄酒的曲源,掺入葡萄之精华的酵母,是以六谷蓝青稞酿成。多种酒味俱全的甘露精华,仅这八十斤白酒,若是尊敬的宾主们饮了,会使声誉大振;在坐的长者们饮了,会延年益寿;英雄儿郎们饮了,会增添勇悍;夫人女士们饮了,会带来乐趣;闲暇时饮了,会为你做伴;忙碌时饮了,能成为陪从;出征时饮了,会成为援兵;送新娘时饮了,能做陪嫁送行之伴。这甘露液,是长命百岁的益寿酒,是民族团结的合心酒,是所愿如意成功的胜利酒,是载歌载舞的欢乐酒。现献给您坐上席的亲友长者们,做为祈祷祝贺的引子,壮年亲友们做为辩论、热闹的引子,父辈们做为载歌载舞而欢乐的引子吧!”
最后众呼“拉索”,酒场上气氛引向了高潮,这时,宾主双方歌手正式拉开架势,一来一往,一问一答,互不相让。唱的歌曲由赞歌发展到逗趣歌,也有人放胆唱嘲讽歌。
晚上,东家还要点燃篝火,煨上大酒壶,给人们敬酒,让其痛饮并高歌劲舞,直至天亮,把欢乐的喜宴发展成整个部落和草原的盛典。
第二天早饭后进行“仲”的仪式,即打份子。一只全羊由一人用刀割骨节,不能连肉,每一个骨头都给应得的人,一人说“仲”的赞词。
接着举行“索萨”(羊肩胛骨)仪式。由喜客向主人交新娘并赞颂木华。这时,所有的客人坐定喝“亥嘉”(新娘茶),由新娘给每人敬一碗茶,表示敬意、感谢。有一人诵词,词的主要内容是给新郎新娘颁发肩胛骨仪式风俗的渊源及肩胛各方面之瑞应。如“哑!现在从八方位圆满如意的角度来说,肩胛骨面朝上方,是表示天神的体面;肩胛骨的天窗开着,表示安乐天窗大开之兆;……肩胛骨底部盛满青稞,表示青稞一样一代接一代……”
下午举行名叫“尕什杂”的祝福仪式。新郎新娘站在白毡上,一人手里拿着碟子,内放青稞、柏香和一碗酒,先由同辈人给就坐的新郎脖子、头上洒一点水,然后站起来由陪同人把碟子献给德高望重的老人,老人接过碟子便说起祝福词。祝福词用这样的一段话做结尾:
“对!今天从祈祷祝愿的依托尕什杂祝词方面来说,我的右手五指的顶端,用檀香木制做的碟子上面,以八枝寿木神树柏枝为垫座,以预示谷物丰登的青稞堆为装饰,在八宝吉祥花纹的碗里盛满甘露汁,上面以白绵羊毛及牦乳牛的黄酥油为装饰,口念祈祷吉祥的祝词,这外大地和情器世间的上面,做圆满的装饰。它表示具有上天寿神般的寿份,具有空间厉妖般地能引来福禄,能像地下龙王般的招远,具有印度王的教福,具有汉地国王似的财富,具有格萨尔主一样的英豪。势、财、富裕三者俱全的福禄常在……”
同时每人割一点肉,到场院点燃的火堆上去烧。既要泼撒,又要吃一点,表示祭祀诸神和不忘祖先。
接着东家热情招待客人,向宾客敬酒,一人唱“扎西”(吉祥祝福歌):
姑娘、婆家和舅父,/姑娘依靠婆家住,/舅父不坐要返回,/祝返回的舅父吉祥来。
此时,喜客唱道:
我客人不住要返回,/我起身留下几粒白青稞,/离不开青稞呀,吉祥来。
当客人们拥着新娘起身后,东家在门口向客人敬酒,所有的人都出来送行。客人上马后,东家连连敬酒,这时,客人们放马奔驰,有的唱酒曲,主人家连呼:“中布桑,赛拉肖”(意为客人们请回来),客人们一听呼叫,勒转马头,又急驰返回,接受敬酒。这样反复三次,叫“勒马三回”这个酒叫“达强”(上马酒)。
如此之,在歌声中的一个个合乎古俗的细节,一个个叠起的高潮构成了一部喜气盈盈的婚礼交响曲,一部爱的华章。
- 上一篇:华热歌舞,原生态的遗存
- 下一篇:门源汉族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