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唐卡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唐卡的起源历史悠久, 从公元7世纪有文字记载唐卡至今已经有1300年多的历史,唐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盛衰,融合,传承后,从地域上形成了四大主流画派。即:卫藏地区(西藏自治区)的勉唐画派,康巴地区(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中心、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噶玛噶孜画派,安多地区(青海地区)的热贡画派和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的青直画派。在公元7世纪到8世纪,唐卡开始了缓慢的发展。11~12世纪是唐卡艺术形成系统时期。同时也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三大教派以及噶当、希解、觉宇、觉囊、郭扎、夏鲁等小派形成时期。13~14世纪,唐卡艺术风格凸显,稳步发展,形成唐卡三大画派:勉唐,噶孜,热贡画派,明清时期是唐卡绘画艺术发展的繁荣时期,还形成了三大画派旗下很多画派。
唐卡的品种有很多,从表现方法看,大致可以分为绘制唐卡、印制唐卡、织锦唐卡、刺绣唐卡、缂丝唐卡、贴花唐卡、拼贴唐卡、珍珠唐卡、镶嵌唐卡等。绘制唐卡,使用工笔重彩的绘画技巧,使用了天然矿物颜料绘制,并在画面中心部分使用金箔以及黄金白银粉末调和成的贵重液体进行描绘装饰,十分难得。该唐卡画面中心突出,构图讲究对称平稳,线条造型准确,工艺细致秀美,设色鲜明,对比强烈,主体画面与其他部分布局得当,画面整体十分饱满,细节以极精妙的方式勾绘,繁密绝伦,整体呈现出一种高度对立统一的美感,极富收藏价值。
唐卡题材藏传佛教本尊佛故事叙述,画面上部唐卡上部即为空界,亦称圣界,下部为地界,绘护法神和僧侣,空界中央的佛像即为本尊佛像。其中描绘最为精美的主位的佛像,以鲜艳的红色为主调,背光的部分使用了大面积的金箔。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都是不透明的矿物及植物颜料,再按一定的比例加上一些动物胶和牛胆汁,这种配方使绘就使得这幅唐卡即使过了数百年也鲜艳依旧,这种唐卡有一个专用名词“止唐”,而这种配方的使用方法在唐卡中表现得十分淋漓尽致;此外,唐卡最精彩的看点,也是藏族绘画艺术的精髓,艺人把最重要的图像,用纯金或纯银的胶汁描绘和涂刷出来,阴干;再在金银汁中加入适量胡麻汁液,搅匀后依次涂刷,才显得鲜艳夺目、富丽堂皇。
唐卡是一种圣物,藏传佛教寺院需要它,藏族民间也广泛需要它。一幅唐卡的制作过程是非常讲究的。唐卡的绘制过程简单地说,包括选材、勾线起稿、布色、渲染、勾复线、金色布设、修饰整理、开光装裱等。绘制之前,寺院或民间画师向活佛问卜,精心选择大吉之日,沐浴净身,焚香祷告,然后一边诵经,一边备料。通常准备工作要历时数月,甚至数年才得以完整。唐卡原本是藏密工具,历来被人们视为圣物和珍宝。它在绘制过程中难免有口水、汗渍、吐沫等污迹残留于画面。如果不该看到的人看到了画面,同样是对圣物的玷污。所以在绘制完成之后,要举行清净、除障仪轨,以示清净、圣洁。然后由高僧大德诵经祭礼,加持开光。有的在背面写有咒语或印上开光者的手印或指印。这些仪式全部进行完后,才能算该作品完成并方可供奉之。如果是高僧、活佛所绘唐卡,因为在绘制过程中本身就具有了极强的加持力,所以在供奉前就不再举行开光仪式,这些作品大都为唐卡中的上品,这样的唐卡才可以流传。
- 上一篇:比肉还贵的蔬菜?——花生芽
- 下一篇:安徽寿县“大救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