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炎帝故里,音乐之都——湖北随州

2013-08-09 点击数:2683

随州,位于湖北省中北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名垂千古的名城。

随州城不大,却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的故里,炎帝神农氏就出生在这里。中国神话传说中,炎帝神农氏尝百草,为天下治病;发明农具教天下人使用:发现五谷,使百姓有粮食。后来,他与黄帝联合打败蚩尤,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因而中华民族也叫炎黄子孙。随州城中有着许多有关炎帝的古迹,如神农井、炎帝庙、炎帝神农碑等,还有许多令世界震惊不已的古墓群和文化遗址。最近,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这一座古城酷似古编钟的钲舞部(主体部分)。也许这座城市与音乐有着某种渊源,很早就是一座音乐之都;也许这里的先民们对音乐十分崇尚与尊敬。1978年在擂鼓墩古墓群发掘的曾侯乙墓中,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举世罕见的古代乐器编钟为世人所瞩目。除此之外,还出土了鼓、瑟、琴、笙、排箫和横吹竹笛,个个制作精美,因此,随州有“古乐之乡”之称。

擂鼓墩古墓群

位于随州市区西1公里处,桐柏山南麓与大洪山之间。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随国的领地。有一年,楚庄王进伐随国,在这里擂鼓指挥军队作战,故而得名。这里有战国时代许多贵族的墓葬,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最为出名的是在1978年从该处曾国君主曾侯乙墓穴出土的青铜古钟组成的编钟,轰动了世界。曾侯乙墓命名为一号墓,该墓面积约22O平方米,是在擂鼓墩的红砂岩坡上凿石为穴而筑成的,在墓穴中发掘出了21个完整的青年女性骨骼,还有礼乐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和竹简等文物7OOO多件。而最引人瞩目的是出土了124件古代乐器,特别是古编钟乐器。后来,在这里又发掘了一座仅次于曾侯乙墓的战国时期大墓,命名为二号墓,又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编钟乐器,令人叹为观止。

曾侯乙墓古编钟

曾侯乙墓古编钟出土时,分3层8组完好地悬挂在铜铸的钟架上,全套共64件,最大的一件通长l53.4厘米,重203.6公斤:最小的一件通长20.4厘米,重2.4公斤,整套编钟总重2500公斤。这套编钟设计精巧,铸造瑰丽,经历了24OO多年,现在仍能演奏,只要敲打镌刻在钟上的标音部位,就能发出清脆的音乐,音质纯正,令人叹服。同时,在这套编钟上,还有3755个铭文,内容为编号、铭记、标音及乐律理论,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是“精神世界的圣山”,是“青铜器的王国”,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证实了我国先秦编钟每钟双音的规律,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具有十二半音阶关系的特大型定调乐器。随后发掘的擂鼓墩二号墓再次出土了成套大型编钟,使擂鼓墩闻名遐迩,更给擂鼓墩披上了神秘色彩。擂鼓墩古墓群被中外专家誉为“地下博物馆”,著称于世上。

大洪山风景区

位于湖北省北部,地跨随州和钟祥、京山两县,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以一座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山脉为主体,群峰海拔均在500米以上,面积350平方公里。主峰宝珠峰海拔1055米,因其山经常会制造洪水而得名,又因绿林军在此起义,故又称“绿林山”。这里古木参天,溶洞奇特,以“九洞十八泉”著称。

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林木茂盛,满山遍野覆盖着各种名贵的树木和奇花异草,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松栎林、楠木随处可见,各类兰花、杜鹃比比皆是。其中松柏最多,有“苍松翠柏生长地”之称。此外还有被称之为世界活化石的树种“千年银杏”。而在茂盛森林的背后还隐藏有上百个奇特的溶洞。的溶洞有仙人洞、二王洞、双门洞。其中,仙人洞最大,可容纳上万人。在海拔850米的山坡上有具有“鄂中瑶池”之称的二王洞和落差1OO多米的柳门口四叠飞瀑;在群山环绕之中有一胜景白龙池,这里也有许多人文景观,如洪山寺、状元塔等。在大洪山风景区周围还分布着宝珠峰、三眼泉、黄龙池、琵琶湖、新阳温泉、冷皮垭遗址、皇陵、绿林军起义古战场遗址等景区景点。

随州故城遗址

古随卅,也称烈山镇,相传为炎帝神农的故里。其故城遗址位于大洪山风景区中,经过考古人员的勘测,发现古随州城故址为砖城。引人注目的是:其城格局形似一个巨形大钟,整个古城墙壕极似编钟的钲舞部,在我国建筑史上极为罕见。

文峰塔

随州故城之北,一座砖石塔巍然耸立,与随城山遥遥相对,蔚为壮观,这就是文峰塔,取名寓意于“文运宏开”。整座塔高7层,共25米,底座用整块长方形石条砌成,正面有门,可从此门进入。在石门之上有石碑,碑上记录了此塔修建的情况,现今所看到的为清末重修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