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对外开放是打造中国第三新区的根本途径
扩大对外开放是打造中国第三新区的根本途径
王毅
摘要:东西部差距主要是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差距。因此,加快西部大开发,必须以改革开放总揽全局,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重庆既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也是中国西部向东开放的前沿,在中国统筹东西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选择重庆北部新区作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中国第三新区而加快打造,将为破解加快西部大开发,在新世纪实现平衡东西,统筹城乡发展斩落提供解决方案。
加快打造中国第三新区,使重庆成为中国内陆开放高地及新增长极,带动周边城市群乃至西部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根本途径是扩大开放。
1、确立跨越发展奋斗目标,建立扩大开放招商引资长效机
要按照“五个重庆”及“西部园区”理念,围绕把新区打造成“西部地区对外开放龙头高地及大马力发动机”的要求,将GDP、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实际引进外资、内资、进出口等定为超过全市增速50%,占全市比例30%,对市里要求到2012年实际外资年均增长40%,累计完成180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年均增长40%,累计完成60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值平均增长30%,累计完成800亿美元等几大指标,按增幅及占全市比例,确立新区开放发展目标并进行年度考核。还要对区内引进500强数,服务外包销售值,工业技资规模,上千亿产业园区和百亿商圈,电子信息产业投资,软件服务外包从业人数,园区基础设施“七通一平”及标准厂房建设及争取国家及市里资金支持等纳入考核体系,从指标分解倒逼建立为招商、产业发展及投资商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
2、用产业规划作引领,吸引国内外工商界投资高科技及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制定一个科学化、数字化、可操作的发展规划。把原新区空间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规划相组合,与产业链、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招商相结合,与打造内陆开放示范区构想相结合,使规划实现财富性并能够落地。同时,招商部门要积极参与产业规划制定以提高工作水平。精心编制重庆北部新区2009—2010年和2009—2012年两个新区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国际化进行行动方案。确立到2012年开放性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建设目标、开发原则、开放重点、产业布局、政策支持及组织保障等内容,凝聚智慧与共识,统一思想与行动,全面提升新区对全市GDP、财政税收及就业民生等贡献度。在总体规划基础上,编辑六大产业集群规划。如汽车摩托车产业规划,应寻找国内外的汽车研发设计及类似美国的“AAA”汽车服务这些高附加值环节跨国公司参与产业规划,以便于规划与拉长汽车产业链紧密结合,使规划真正能够落地,富有刚性,以指导新区开放与开发。
3、建立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及科学的考评体系
建立把招商引资与六大主导产业相结合,有部门、园区及街镇共同参与的招商引资新机制。完善创新以总量、增长幅度及重大项目三位一体的引进内外引资目标考核制度和以总量、增加税收和安排就业等考核评估体系。建立部门、子园区、项目单位、专家、法律人员共同研究论证重大招商项目的促进和激励机制。捕捉跨国公司投资需求信息,提供产业政策咨询、项目申报和审批等服务。加强重大招商项目投入产出强度的绩效考评分析方法。加强对重大招商项目投入产出强度的绩效考评分析方法。加强对重大招商项目的政策倾斜支持。要锁定目标抓落实,明确责任抓落实,注重细节抓落实,服务基层抓落实,明确责任抓落实,改善环境抓落实,跟进拓展抓落实,提高素质抓落实,借助资源抓落实,创新开拓抓落实,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招商引资评价考核体系,真正体现科学发展、又好又快的要求。建立新区领导联系重大外资项目协调力度,及时解决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在谈项目及时落户、已批项目及时开工、建成项目顺利运营,用标杆公司效应来引进客商 、带动投资、促进发展。
4、大力促进新区招商部门、企业、项目与国内外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的全面对接
企业是开发区的主体,企业间对接就找到了把市里搭建招商平台与专业、小型、多元招商的结合点。加大对经济、高科技、金融、会展、风险投资、私募基金、产业基金、总部经济、研发中心、运营中心、软件外包培训中心、呼叫中心等节省资源、产出较大的内外资企业招商力度。搭建国际化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平台。组织参加厦洽会及中博会。开展渝台经贸活动、政策宣讲会、银企对接会等,不断提高中国第三新区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及影响力。
5、加强中国第三新区的整体宣传与推介,提高新区外向度及国际化水平
切实提高招商活动实效。策划组织好赴日本、韩国、美加、印度、爱尔兰、新加坡、香港等境外经贸活动。策划组织好500强企业新区行活动,广东上海投资商回访活动以及区领导与外商投资企业代表恳谈会。策划组织内外主流媒体考察报道活动。创新思路,开展高科技招商、服务外包招商、集成电路招商、装备制造业招商、现代服务业等专题招商活动,努力增强招商活动的针对性、创造性和实效性。整合涉外资源,利用港澳自由行,不断扩大与香港经贸合作与交流。积极利用台湾包机基于,为吸引台湾客商投资与旅游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争取国外在新区设立领事馆。推动外资银行等在新区设立总部。推动世界500强或知名境外商协会在新区设立办事处或分支机构。
6、锁定标杆公司开展产业链、产业集群及产业园区招商工作
做好项目包装,增加招商引资后劲。发挥六大主导产业项目咨询论证小组作用,完善项目储备机制。精心策划、包装和论证招商项目,随时更新招商项目库。成立重大项目促进小组,完善项目跟踪机制。新加坡科技生态合作园项目,要借鉴天津生态城中新合作中土地作价入股及合作方式等经验,研究土地作价入股,把土地变成资本、资本变成资产、资产变成证券,寻求土地资本化、产权资本化、概念招商及基金招商等全新的招商模式。学习新加坡在建设生态楼宇如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循环、绿色环保建材、雨水收集甚至屋顶绿化等先进做法,推进1000万方楼宇及标准厂房建设。香港新鸿基集团等控股的世纪晶源公司在深圳投资的混合物半导体项目,总投资达320亿人民币,是深圳至今最大的外资项目。要与香港新鸿基世纪晶源光电子项目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重庆—硅谷高科技绿色产业园”项目。
7、采取得力举措招数,加强对入区企业服务,使其进得来、留得住、长得大
潜心研究跨国公司投资需求。加快编制出版《世界500强在中国》及《中国企业500强》书籍。研究并编印10个东部上亿美元跨国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和生产基地的典型案例。推进开发区内外经贸结构调整,加快核准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企业,协助重点企业建立出口基地。形成以欧美市场为主体,大力开拓中东、独联体、拉美、非洲等出口市场新格局。组建大型外经贸集团公司,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坚持内外并举、抓大选优、注重环保、发展协调的招商策略,建立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北京中关村等工作交流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开展“亲商安商月”活动,提高外企后期服务管理水平。坚持区领导与中外投资商恳谈会制度。利用驻北京、上海、深圳办事处等国内机构及驻香港、日本等海外机构的条件和资源,构建全市国际化招商引资网络和专业化工作团队。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主动出击、逐项落实的办法,不断完善点对点督查服务体系,为已落户的外资企业提供全天候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年检服务职能,充分发挥网络和属地管理优势,建立网络审批登记、网络年检及网络跟踪管理模式,切实把外资企业的后期管理落到实处,努力营造亲商安商扶商浓厚氛围。
8、加大对内陆开放高地前瞻性、比较性及战略性研究
针对当前金融危机实际,加强对开放型经济,招商工作比较性、前瞻性的研究,探讨六大主导产业及其中行业应对金融危机举措,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做好基础调研工作,为投资商提供快速有效的服务金额决策根据。专题研究如何创新各种资金融通的机制,不断拓宽引资渠道,鼓励外来资本以并购、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及技术改造升级,实现国资、外资及民间资本三分天下融资格局。建立发展内陆开放政策扶持体系,有效应对金融海啸机遇与挑战。在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同时,加快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等机构与区内领先企业的合作,积极吸引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发展业务,尽快把新区建成具有国际资本融通功能和较强辐射力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打造政策优惠洼地,促进大项目、大企业落户新区。积极建立和完善外资统计监测、预警分析体系,准确掌握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情况,为企业正常运营提供政策和环境保障。使第三新区成为重庆乃至中西部地区观念创新的前沿、体制改革的先导、经济增长的引擎、自主创新的源泉、对外开放的窗口及率先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和谐社会示范区。
9、打造一支熟悉国际经济惯例、规则与实务的高素质开放型经济操作团队
能否选好人、用好人,决定事业的兴衰成败。得人才者得天下。要加快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开展“三个一千”工程。即走访一千家内外资企业,培训一千个招商引资人才,登记审批培育一千家外经贸企业。加强区内招商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开发的国际合作,选派招商人员到沿海开展工作交流,定期聘请北京或沿海知名招商引资专家、学者,通过讲座授课、考察与学习交流,提高招商引资能力。成立六大主导产业招商顾问小组,建立招商团队网络,创建一支层次分明、体系完整、跨越部门、分工协作的学习型招商引资操作团队。
(本文作者: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 上一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
- 下一篇:没有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