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是农民思想观念整合的趋向标
新农村建设是农民
思想观念整合的趋向标
刘玉宏
[摘要]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整合和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民思想观念整合的趋向标,要整合引导农民把思想趋向和谐新农村。
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人口为农民,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我国整体上的现代化。真正的农民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物质指数,更是一个精神指数;不仅仅是空问的移动,更是心灵的蜕变与超越。农民现代化的核心是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即指农民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理念,转变旧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生态度,发展自己的现代性,成长为现代化的过程。只有农民具有了积极、进步、开放、文明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道德追求,实现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国的全面现代化。
一、整合农民思想是农民思想观念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四个多样化”的出现,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交织,使群众思想呈现出独立性、差异性和多变性。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是把“双刃剑”。在农村,这种多元化态势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交错复杂的。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掌握主动权,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成果进农村、进农民头脑,用先进思想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决不给违反四项基本原则、违反改革开放政策等错误思想观点提供传播渠道。这就要求对农民思想的多元化进行整合,激浊扬清,提高农民群众对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鉴别力和抵抗力。在整合中达到“以多促一”,把农民思想整合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政策和立场上来。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民思想观念整合的趋向标
在多元化态势中探求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就必须有思想现代化的导向和坐标。借鉴以往农村政策对农民思想观念的影响,这个坐标一要有前瞻性,能够吸引农民照着这个目标奋进:二要力求全面性,涉及农民关注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三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真正做到吸引农民、感化农民、改造农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明确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目标,包含了对农民思想观念整合引导的迫切需要,亦是农民思想观念整合的趋向标。
首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必须以相对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为基础,有效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科学知识和管理方式来组织生产,这就不仅需要生产的组织者和劳动者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热爱农村、奉献农村,知荣辱、明是非,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农民。因此,整合引导农民的思想观念,培养一大批具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具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当务之急。
其次,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要求农民具有现代思想观念,并使之在农民的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新农村建设,既要确保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又要通过多种思想整合引导的形式.对农民进行现代观念、文明准则、知识素养的教育.帮助农民树立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法制观念,树立体现现代文明的规则意识、卫生意识和生态意识。
再次,管理民主,首要的就是唤起农民权利意识。整合和引导农民真正树立权利和民主的思想观念,使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和现代法律观念的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和地方政治事务并自觉维护和行使自身的政治权利,成为独立自主支配、抉择自身命运的、富有政治热情的现代公民。
三、整合引导农民思想趋向和谐新农村的路径初探
1.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家致富谋发展中整合引导农民思想。在农民复杂的思想中,占据他们思想主流的和广大农民普遍存在的,就是农民的盼富思想。但自给自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竞争、追求均平等意识仍然有相当大的市场。因此,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最终使农民树立起改革开放、市场、进取、效益、效率、竞争、公平等主体性的现代经济意识。
要发展农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主要是加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责任制的方式把农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把农民的个人劳动成果与个人的实际利益统一起来,多劳多得,使农民人人有事可做,人人有致富项目,人人都有较充足的经济来源。这必然会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农民的竞争意识和主体意识,从而破除在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等、靠、要”的依附现念。
2.深化农村改革,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整合引导农民思想。一是改变农业生产方式。针对当前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以与大市场对接的实际,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式和支部+协会的农业生产合作形式,解决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和增产不增收问题。二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致富本领。同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在农村的社会保障方面并不存在正式的制度安排,农民之所以死死抓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土地是农民抵御未来风险最基本、最可靠的保障,放弃土地就等于是放弃了保障。因此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以及缓和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帮助农民抵御未来生、老、病、死、伤、残等事故风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农民思想的整合引导。
3.壮大集体经济,在为民服务中整合引导农民思想。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增强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当前首先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解决好农村基层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村集体的服务功能增强后,就能帮助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党和集体在关心他们并和他们站在一起,就能把农民思想整合引导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
4.改善干群关系,在转变干部作风中整合引导农民思想。农民对农村基层干部的不满是影响其思想状况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把转变干部作风、改善干群关系作为整合引导新时期农民思想的前提和保证,把教育群众与教育干部结合起来,使教育者接受教育并通过转变基层干部作风,增进同农民的感情,以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5.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加强农民思想教育中整合引导农民思想。整合农民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就要对农民进行经常性的教育。现阶段.教育农民以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转化,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民思想教育工作队伍。要抓好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和村两委班子建设.使教育者首先受教育,努力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善于做农民思想工作的干部队伍。二要树立阵地意识,加强乡镇党校、党员电教站、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等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使之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三要注重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整合引导,增强教育的效果。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入手.将教育内容渗透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中来。教育内容要有时代感和新鲜感.真正做到吸引农民、感化农民,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群众身边,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作者单位:中共潍坊市委党校)
- 上一篇:全球经济衰退下的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 下一篇:论执政党的个体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