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土资源开发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国土资源开发
高中印
【摘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1)统筹兼顾,切实增强国土资源利用的针对性;(2)开源节流,努力拓展土地资源利用新空间;(3)集约节约,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4)强化考核,认真落实土地资源保护责任体系。
科学发展观既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推进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指导思想。目前,在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人均耕地只有1.8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7%;我们咸阳更少,均耕地只有1.1亩,不但低于全国,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咸阳经济发展步人快车道,各种用地需求量急剧增加。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同树立国土资源可持续开发理念,始终坚持保护国土资源的基本国策,妥善处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国土资源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促进和保障能力。
一、统筹兼顾,切实增强国土资源利用的针对性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上,既要立足当前,又要兼顾长远;既要为周家拉动内需、加快发展提供优质的用地保障.又要按中央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来规范管理土地。我国在1996年底到2006年的lO年间,耕地减少了1.24亿亩,超过全国耕地总量的5%,全国不少省份到2010年的规划用地指标均已提前用完,都在千方百计通过规划的修编进一步追加指标。这些迫切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紧密结合实际,统筹调配有限土地资源,不断优化用地结构.切实增强用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具体工作中,重点做好三篇文章。首先,应做好土地总体规划这篇文章。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第二次土地大调查,抓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坚持城镇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优化配置要素资源,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对中央拉动内需的各类建设项目、关乎长远和近期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重要的资源转化项目及民生工程项目,在总体规划上要作出相应的安排和倾斜。其次,做好压缩用地指标这篇文章。推行“批前早介入、批中严把关、批后重监管”的全过程监管模式。认真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对没有达到集约用地规定的项目,不予安排用地计划。严格新增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程序,对不符合同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市场准人标准的项目,坚决严把关口,不予供地。加强建设用地定额管理,对新上项目,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土地投资强度指标、建筑系数指标、容积率指标和办公及福利设施用地指标考核制度:对改扩建项目,严格要求在原址进行,对确需增加用地规模的,要将原规模与新增规模合并计算,一起审查:对异地改扩建的项目,要求企业在申请新的用地时,必须要提出原用地的处置方案。对分期实施的大型项目,提前预留规划用地,根据实际到账资金和生产建设进度予以分期供地。对供地2年内未开发建设的地块,坚决依法收回。实行项目建设用地复核验收制度,落实项目投资规模、建设内容和约定的容积率、绿化率等要求。第三,做好保障发展用地这篇文章。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优先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民生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支持有利于结构调整的项目用地,确保投资大、污染小、占地少、效益高的项目用地,为推进持续发展夯实后劲。健全土地市场,全面推行土地有偿使用,落实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制度,用法定程序和价格杠杆遏制盲目圈地。严把用地跟踪监管关,对已审批供应的建设项目实行跟踪管理,特别是要加大对少批多占、批而不用、擅自改变用途、改变开发利用强度等现象的监管力度,确保建设用地按规定开发建设。探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不断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提高建设用地整体配置和利用效率。
二、开源节流,努力拓展土地资源利用新空间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讲,就是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尤其是保护关系国计民生的土地资源。在用地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本出路在于通过开源拓展用地新空间,通过节流促进用地方式的转变。一是做到耕地占补平衡。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用地单位、个人、农民等搞土地复垦整理: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健全土地储备制度,做到耕地先补后占,达不到占补平衡标准的,后续建设用地坚决不予审批: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改革的办法配置资源,在不同省份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实行土地占补平衡,既提高了土地占用效率,也发挥了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为持续发展筹措了资金。二是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通过规划引导、税费减免、政策优先等手段,建立和完善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激励机制,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有效整合城镇闲散用地,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积极推行节地型城、镇、村特别是加快城中村、空心村改造步伐,加大农村旧庄基复垦力度,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利用率;对占而不用的土地坚决依法收回.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安排新建项目,暂时无项目的进行土地复垦,恢复耕种;对关停的企业、撤并的学校和村委会等土地,深人调查摸底,充分用足用活,发挥最大效益。认真总结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改变以往工作中“摊大饼”式的规划及建设行为,向空中要资源,对能向空中发展的建设项目,尽量不在地面扩张。制定鼓励企业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鼓励群众购买多层、高层公寓房的具体政策,引导建设和消费。三是加大土地保护资金投入。从土地的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积极争取中央、省投资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中低产田改造资金和土地开发整理资金,进行集中使用,实行重点投放,增强资金投入规模效益,形成良性循环投人机制。同时,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积极向上争取建设用地周转指标,缓解用地供需矛盾。采取国有土地置换等方式,多种渠道为项目用地提供有力保障。
三、集约节约,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重发展效益,提升发展质量,具体到土地资源管理中就是不断提升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走科学招商、理性招商、绿色招商、效益招商之路,注重依托区位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开展招商,切实改变过去不计成本拚地价、拚政策优惠的招商行为,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大招商向招大商转变。在工业项目的引进上,加强对用地定额指标、开发建设进度内容的审查管理,注重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层次高、产出效益高的项目,杜绝低水平重复引进。在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上,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导,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探索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节约用地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严格规范承包地流转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严格宅基地管理,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规范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形成耕地得到切实保护、各类用地得到基本保障、土地资产效益得到充分体现、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格局。在耕地的环境保护上,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控制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面推行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依法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确保耕地环境质量;严格环境执法和责任追究,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快建立科学的环境监测体系,实现耕地环境监测的科学化、网络化和现代化。
四、强化考核,认真落实土地资源保护责任体系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衡量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干部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关系。坚持将集约节约用地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运用目标化、定量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国土主管部门、每一个工作人员。探索实行土地利用绩效分析和定期通报制度,完善GDP高增长、土地资源低消耗的生态经济绿色GDP的考核办法,对发生违法用地、过度消费和浪费土地资源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并要严肃追究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当事人、土地主管部门人员的相关责任,从制度上防范违法用地和粗放用地事件的发生。
(本文作者:陕西省成阳市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