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

2009-02-18 来源:《理论前沿》 点击数:1813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

张忠俊

【摘要】理解科学发展观,要从历史与现实交汇、从总结经验教训出发,认识科学发展的必要性,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以及判断是否实现科学发展的标准。

    怎样解读科学发展观?从其科学内涵、理论基石、实际地位、实践作用来看,科学发展观既是唯物论、又是辩证法,既是价值观、又是历史观,既是认识论、又是实践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中国当代的发展哲学。

    一、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理解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18181883)、恩格斯(18201895)两位思想巨人生活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不可能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所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发展提出实质性的设想。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不久,列宁(18701924)就去世了,没来得及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问题进行认真的探讨。斯大林时代苏联经济上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农业上强力推行农业集体化,甚至从肉体上消灭地主、富农,致使农业生产长期上不去,粮食产量甚至都低于十月革命前。苏联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在长达60多年的时间里.并没有解决科学发展问题,经济没有活力、政治没有民主。最后一任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坚持“新思维”,对苏联各个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改革失败了,存在70余年的苏联一下子解体了。前苏联控制下的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也根本谈不上科学发展。在苏联指挥棒下,匈牙利、保加利亚是苏联的果园及菜园,波兰是苏联的粮仓,捷克斯洛伐克、东德是苏联轻工产品的供应基地。结果,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大,国家综合实力远远落后于西欧各资本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后,这些国家很快就改变颜色了。

    不难看出,科学发展观是决定国家命运和民族富强的战略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即使无产阶级夺取了国家政权,如果没有解决好科学发展问题,政权同样会得而复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也没有很好地解决科学发展问题,还没有形成一个保证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可见,从世界上建立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来.还没有完全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问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具有正本清源、里程碑式的意义,既总结历史、又立足现实、还抓住要害,无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二、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看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路

    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衡量是否科学发展的标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地说,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呢?

    首先要发展。它是党执政兴国的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国是发展中大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国家影响力,提升大国地位,要实现此目标,就必须从发展着手。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列宁如不冲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在几个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的设想,就不可能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世界上个社会主义国家。毛泽东如不突破俄国城市暴动夺取政权的道路的框子,就不可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路子。邓小平如不突破僵化的计划经济模式,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经济体制改革。我们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科学发展观发展的基本形式。只有创新型的国家才能实现繁荣富强,只有创新的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只有创新型的政党才能永葆先进性。

    其次,要有充分的民主。民主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是共有的精神财富,并不为资产阶级所独有。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实行民主,真理越辩越明,事物越辩越清,经过充分辩析,可以减少决策上的失误。对事物存在意见分歧本身是件好事,也很正常,关键是形成充分的民主论证、民主决策。特别是对一些重大问题决策,对一些重大工程上马,事先要进行充分讨论、反复论证,分析利弊,权衡得失。

    再次,既要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的先进经验与做法,也要汲取其教训。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自己国家中一些路子、办法各有自己特色。我们要辩证地加以分析和研究,世界是个大家庭,各民族之间应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注重在中外经济交流中汲取对方长处。

    第四,必须反对腐败。各种工程的层层承包,回扣、人情费、攻关费,导致工程成本居高不下;还有屡见不鲜的豆腐渣工程、政绩工程、献礼工程,重复建设,使我们经济效益低下。腐败正吞噬着我们发展的成果,成为科学发展的一个“黑洞”,腐败不除,发展难谈得上科学。

    第五,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规则,有一个制度。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必须有一整套规则做保证。如果只当成口号,一句口头禅,只说不做,或走形式,搞花架子,科学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话。切忌千万不要认认真真走过场,实实在在不见效果。

    三、从近60年的经验教训中看是否实现科学发展的标准

    首先,任何一项社会经济发展的举措,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要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否则是不能算坚持或实现了科学发展和全面发展。同时还要以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前提。当然,两个效益既包括眼前的,又包括长远的,两者应该兼顾。

    其次,有益于人民群众,有益于人民生活的改善与提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再次,体现和谐。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一个科学发展的社会必定是和谐的稳定的社会,政治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谐;不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国内各阶层之间和谐,没有大规模的群众上访以及群体事件的发生,民众意见有上达的通道、畅通无阻;国家行政运作的成本不能居高不下;重视民生投入,提高民生投入比例。

    第四,坚持环境友好。发展不能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给子孙造孽。过去,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们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仍然走的这条路。目前,我国七条大河已经污染十分厉害了,全国每年沙化面积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凡此种种告诉我们,目前,我们国家环境污染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程度,环境已经向我们敲了警钟,亮起了红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是我们犯的老毛病。过去,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土造纸厂星罗棋布,我们是何等高兴,但好景不长,各种污染狠狠咬了我们一口。例如,太湖流域今天治理污染的代价远远高于周边一些污染企业的多年产值。发展是硬道理,人人讲发展,发展成为一种潮流。但发展不能污染环境、不能重复建设、不能腐败到处开花、防不胜防、打不胜打、压下葫芦飘起瓢。

    第五,正确处理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增长是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数量增长,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发展。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如果单纯扩大数量,单纯追求速度,而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不重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不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就会出现增长失调、从而最终制约经济发展的局面。忽视社会主义

民主法制建设,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忽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忽视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建设是难搞上去的,即使一时搞上去了最终也可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总之,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消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不断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协调性,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动力和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国税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