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黔西围绕“54321”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2012-10-08 来源:毕节日报 点击数:1497

 

近年来,黔西县紧紧围绕“54321”特色农业发展规划,把发展农牧业作为黔西县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突破口,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主导产业,探索农业科学发展之路,在黔西县范围内掀起了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高潮。据统计,2011年,黔西县农业总产值达到104923万元,畜牧业总产值达76015万元,人均粮食占有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4公斤、4276元。
  调结构 提效益
  黔西县委、县政府按照“大调整、大规模、大集中、大发展”的大农业发展思路和“集中连片、突出规模,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突出特色”的发展原则,紧紧围绕“54321”特色农业产业规划要求,着力打造以蔬菜、茶(药)、生态畜牧为主的特色产业示范带,精心规划以贵毕路沿线的林泉、锦星、城关、谷里、钟山、太来、绿化、大关等乡镇为辣椒核心示范产业带;以城关、林泉、锦星等乡镇为蔬菜种植产业带;以城关、洪水、林泉等乡镇连片打造万亩油菜高产示范样板区;以甘棠、永燊等乡镇连片打造万亩小麦高产示范样板区;以谷里、大关、中建、花溪等乡镇为茶园产业带;以新仁、定新等乡镇为药材产业带。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产业优势,以产业不断壮大带动农牧业全面发展。
  通过招商引资,引导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户,签订合同订单,放大投资效率,降低和有效规避农户市场经营风险。目前,全县从事农牧业产业发展企业250余家,涌现出赵老五食品公司、沁塬风味食品厂等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10余家,夯实了黔西县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基础。
  保质量 重环保
  发展现代农业,质量是关键,生态是保障。
  在农业生产方面,全县获毕节市优质农产品认证8个,贵州省驰名农产品1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5个。2011组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初步建立并积极在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超市、农贸市场对蔬菜产品进行了农药残留抽样检测,为确保全县农产品市场的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监控作用。
  在畜牧业发展方面,通过“全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村级兽医室建设”等项目积极申报建设实施,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使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水平、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能力显著提高,重大动物疫病到了有效防控,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下降,并基本控制了炭疽病、猪肺疫的发生。
  在保护生态方面,把用地和养地科学地结合起来,大力提倡种植绿肥和秸杆还田还土,开展绿肥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绿肥横坡聚垄,控制水土流失,加强农药监管,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控制农产品源头污染,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工程,为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科技 作示范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转化是推动传统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催化剂。把科技投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常规投入、重要投入,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升农业“现代”因子。
  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注重加强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实施农业增产技术科技攻关,成立了农业病虫害植保机动防治队,并通过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项目和种草养畜科技扶贫项目的建设和带动,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人工种草工作,以规模养殖场(户)、畜牧养殖小区为发展重点,大力实施“种草养畜、以草定畜、草随畜走”的战略,并取得明显成效。
  此外,该县还委托中国农业大学编制了《黔西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规划面积17.66平方公里,着力打造一个集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展示示范于一体的区域综合基地。园区规划“一园五区”(黔西茶科技文化园、草地生态畜牧业示范区、蔬菜种植科技示范区、果树种植科技示范区、深加工产业科技示范区、有机烟叶及有机蔬菜推广生产区)六大功能板块。
今年,已开始实施蔬菜园、有机烟叶生产区、种苗基地、园区水利、田间干道、温室、大棚等基础设施和功能区建设,并已启动城关镇乌螺坝水西泰丰现代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打造生态观光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