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科技创新注入农业强劲动力

2012-04-06 来源:德阳日报 点击数:1528

 

科技创新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近日,中共德阳市委、德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下发了20121号文件《关于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意见》,把农业科技创新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对2012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更高更细的目标任务,现予以解读。

  〔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奋力推进“一三五八”发展战略,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努力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按照“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要求,把确保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作为核心目标,把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作为根本要求,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基本方向,把推进西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突出农业科技支撑作用,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主要目标〕

  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00万吨以上。

  〔实施举措〕

  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突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着力突破农业关键共性技术,在良种培育、粮食丰产、畜禽标准化养殖、加工储运、节水灌溉、农机装备、新型肥药、循环农业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实用技术成果。

  加强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强化农作物、林木及畜禽育种攻关,实施农作物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

  加强农业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力度。重点开展作物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低碳循环生态农业、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农业防灾减灾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集成示范。

  以科技转化为重点,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加快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一号工程”。2012年重点抓好6个新农村示范片内的科技园区建设,提高园区的科技创新、示范和带动能力。

  加快建设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加快构建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院校和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广泛参与,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

  加快培育和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十二五”期间,全市建设高标准专家大院20个以上。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网”、“农经网”、“新农通”等网络平台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农业科技重大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培养农业科技拔尖人才。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选拔一批大学生到乡镇、林区担任特岗人员。

  加大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实施“阳光工程”、“星火培训工程”、“品牌培训工程”等。

  以增产增收为目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

  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2012年全市粮食播面稳定在400万亩以上,主要粮食综合优质率达到70%,继续抓好广汉现代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县建设;油菜播面稳定在90万亩左右,其中“双低”油菜占90%以上;建成优质晒烟基地6.5万亩;建成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20万亩,蔬菜精加工率达到10%;优质食用菌总规模达6.5亿平方尺(袋);优质水果、干果达到25万亩;现代制种基地发展到9万亩以上;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达到10万亩。

  加快推进现代畜牧、水产业建设。2012年新增出栏优质商品猪8万头,新增规模养殖户3000户,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45个,新增生猪养殖万头村10个,畜禽规模养殖比例达到5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2012年市级及其以上骨干龙头企业要达到170个,同比增加10个;龙头企业工业增加值达到13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以上。2012年全市专业合作组织要发展到1300个以上,力争每个行政村都有专业合作组织服务带动。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面达到65%以上。

  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区域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大力培育各类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支持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全面落实中央对农产品市场的调控政策。强化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全力推进都江堰现代化灌区和全域灌溉建设试点工作,节水改造县管干支渠140公里、末级渠系450公里,新建、整治蓄水池520口,技改山坪塘、石河堰1400处,新增有效灌面2万亩,全市现代化灌区面积达到24万亩以上,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治理水土流失90平方公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继续开展以“金土地”工程为重点,以农地整理和增减挂钩项目为抓手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11.5万亩,新建农村沼气池5000口,新建便民机耕道200公里。继续巩固17.75万亩退耕还林成果,抓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积极开展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改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加快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新农村。2012年三级示范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以上,3个整体推进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继续推进扶贫开发。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优先解决群众住房、饮水、行路和上学、就医、就业、增收等问题。2012年完成整村推进新村扶贫8个,帮助2万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把握“基层组织建设年”重要机遇,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主题,着力完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综合开发农村文化旅游资源,在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一批“精品文化旅游新村”。

  以农村改革为着力点,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持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明晰土地产权。全力推进统筹城乡工作,继续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