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聪:政策须从补贴生产转向补贴职业农民
要有一个强烈的信号,让他们有尊严、有收益、多种田、种好田。在政策上必须要从补贴生产向补贴“职业农民”转变,在制度上必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制度”,科学设置“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门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刚刚发布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改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设施条件,提高培训服务能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三化同步”发展全局,解决未来“谁来种田”问题做出的重大决策,抓住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和命脉。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时期,今后的农村将长期处于老龄化社会,“今后谁来种田”问题绝不是危言耸听。因此,必须未雨绸缪,真正要进行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跟进,一方面引导的人才进入农村,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有一个强烈的信号,让他们有尊严、有收益、多种田、种好田。在政策上必须要从补贴生产向补贴“职业农民”转变,在制度上必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资格制度”,科学设置“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门槛。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呼唤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根据不同层次需求,有针对性分类开展教育培训。
一是要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科技文化需求,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广泛开展大众化普及性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手段,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以及党的强农富民政策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组织专家教授、农技推广人员、将关键农时、关键技术集成化、简单化,编辑成好看、易懂的明白纸,综合运用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等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二是要依托农民培训和农业项目工程,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对广大青壮年农民、应往届毕业生免费开展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或绿色证书。
三是大力推进送教下乡,将学生上来学变为送下去教,吸引留乡务农农民,特别是村组干部、经纪人、种植养殖大户以及农村青年在家门口就地就近接受正规化、系统化职业教育。
发展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呼唤强化能力条件建设。基层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是培养型职业农民的前沿阵地,是落实国家农民教育培训政策的核心力量,事实上基层农民教育培训条件很差,上课缺设备、下乡没工具、学习没场所、实习没基地的现象十分普遍。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充实设施设备,改善基层农民教育培训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