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发展改革委就《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答问

2012-02-22 来源:发展改革委网站 点击数:1360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

就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答记者问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就此,记者对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进行了采访。

问:据了解,“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首次超过东部地区的五年,也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大的五年。请问,这些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十一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建设取得全面进展。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6%,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提高了1.7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交通运输骨架初步形成,新增公路通车里程、新增铁路营业里程分别达到36.5万公里和8000公里,新开工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三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重点生态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提高近3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四是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经济优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至13.150.036.9,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五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5%13.2%,社会事业建设得到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六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步伐逐步加快,投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内陆开放、沿边开放迅速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七是西部大开发激发和调动了西部地区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展现出奋发图强的坚强意志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大开发,形成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局面。西部大开发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问:我们注意到,中央多次强调要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规划》也明确提出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认识西部地区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承担的特殊使命,请问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胡锦涛总书记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西部大开发承担着特殊使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处于突出重要的地位。一是西部地区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20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只有71.4%,仅相当于东部地区2003年的水平。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二是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只有东部地区的70%55%左右,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3片中,有10片分布在西部地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三是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地,社会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立足扩大内需方针,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四是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左右,同时,西部地区与周边14个国家和地区接壤,陆地边境线占全国的80%以上。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是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客观需要。五是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主要发源地,是森林、草原、湿地和湖泊等集中分布区,生态地位极为重要但又十分脆弱,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异常复杂,如何判断“十二五”时期,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面临的新形势?

答:“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西部大开发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加快流动和重组,有利于西部地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全面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沿边开发开放水平。二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经济结构深刻调整,有利于西部地区充分发挥战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三是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各族干部群众求发展、奔小康的愿望更加强烈,有利于西部地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四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更为突出,国家不断加大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力度,有利于在根本上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问:“十二五”时期,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十二五”时期,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新形势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规划》按照中央关于到2020年西部地区要实现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的总体要求,在综合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产业、公共服务、人民生活、改革开放等7个方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增速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增铁路营业里程1.5万公里,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19%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15%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城镇化率超过45%,等等。

问:国务院已先后批复3个西部大开发五年规划,请问“十二五”规划有哪些亮点?

答:西部大开发已进入第12个年头。《规划》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围绕主题主线,进一步明确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的基本思路。

一是在开发理念上,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确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将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把后发赶超与加快转型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又要在“好”上做文章,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部特点的新路子。

二是在开发方式上,更加注重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建设国家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同时,适应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把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单列一节,明确提出了要求。

三是在开发布局上,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一手抓重点经济区培育壮大,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一手抓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四是在开发重点上,更加注重集中力量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破解交通和水利两个瓶颈制约。生态建设更加注重建立长效机制,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更加注重突出重点、综合施策,提出要加强5大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三农”建设在强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同时,针对西部牧区、林区分布广、面积较大的特点,把振兴牧业经济和提高林业发展水平单列两节,有针对性地分别提出了建设任务。改革开放指向更加明确,进一步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突出内陆和沿边地区开发开放。

五是在开发机制上,更加注重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划》提出,地方各级政府要强化指导服务,大力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各类要素有序向西部地区流动,进一步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和支持西部大开发。

六是在开发政策上,更加注重差别化支持措施。《规划》要求,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落实好中央对西部地区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等方面的差别化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项目倾斜力度。

问:《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提出要统筹做好重点经济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区、资源富集区、沿边开放区、特殊困难地区等六类区域发展工作。请问,国家对促进这些地区发展有什么新思路?

答: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可能各地齐头并进,更不能遍地开花,我们从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出发,进一步强化了顶层设计,进一步细化了区域政策的空间尺度,努力提高区域开发布局的战略性和政策的针对性。一是推进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继续支持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等11个重点经济区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高地,培育和壮大新的增长极,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二是推进农产品主产区优化发展。鼓励和支持8个农产品主产区集中发展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产品,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向优势产区集中。三是推进重点生态区可持续发展。对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等5个重点生态区,实施综合保护、集中治理。四是推进资源富集区集约发展。统筹建设好鄂尔多斯等8个资源富集区,形成国家能源资源重要战略接续区。五是推进沿边开发区加快发展。培育和建设一批富有活力的边境重点口岸、边疆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边境地区要素集聚高地。六是推进特殊困难地区跨越发展。全面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攻坚工程,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问:基础设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障,请问,“十二五”时期,国家将从哪些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答:“十二五”时期,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将继续突出强调交通和水利两个关键环节。交通重点解决通道建设和路网完善问题。铁路要加快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联系的区际通道、与周边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公路要进一步强化路网衔接,打通省际“断头路”,建设连接东中部地区的公路干线和国际运输通道;民航要加强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建设,新建一批具有重要作用的支线机场。水利重点解决西南地区工程性缺水和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西南地区水源工程建设;在充分节水的前提下,合理建设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解决西北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同时,国家将积极推进能源通道建设,完善国内外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输送管网;推进“三网融合”,提高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

问: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十二五”时期,西部生态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答:西部地区生态地位重要,生态建设关系到西部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成败。“十二五”时期,国家将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通过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开展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等措施,着力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一是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条例》,努力实现生态补偿的制度化和法制化。二是要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快编制退化草地治理等重点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防护林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移民,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三是要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严格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高饮用水水质达标率,确保饮用水安全,建立健全工业污染防控体系,推进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四是要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严格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五是要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灾害风险管理水平。

问:“十二五”时期,国家在推动西部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建设特色优势产业方面有什么部署?

答: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增强西部地区内生动力的主要途径。“十二五”时期,国家将支持西部地区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围绕建设国家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特别是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西部地区具有明显优势的能源基地建设。二是要优化调整资源加工产业,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加强有色金属等资源综合加工利用,形成一批重要的矿产资源后备基地和深加工产业基地。三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研发生产基地。四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五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六是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东中西部地区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

问:《规划》对改善西部地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有什么举措?

答:国家将加大投资力度,依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主要举措有: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二是振兴牧业经济。加大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转变牧业发展方式。三是提高林业发展水平。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四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拓展农业广度和深度,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努力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加强农民培训,推进农民创业,提高农民非农就业收入;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五是建设幸福新家园,实施“六到农家”工程。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建设通乡通村道路,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因地制宜实施农村沼气建设,推动农村危房改造,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农村新型社区。

问:“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如何促进西部地区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答: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目的。《规划》提出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的重点任务。主要有:优先发展教育。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以及民族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统筹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拓宽就业渠道,不断扩大就业规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继续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实施基本公共医疗卫生五大重点工程。繁荣文化事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施基本公共文化六大重点工程。

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西部地区如何抓好战略机遇,加快建立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

答:西部地区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公里,与周边14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是我国通往中亚、南亚、东南亚以及俄罗斯、蒙古的重要通道,地缘优势突出。西部地区的开放水平,决定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今后一段时期,扩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西部地区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大向西开放力度,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推进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重点边境城镇、重点口岸、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打造沿边对外开放桥头堡和经济增长极。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重庆、成都、西安、昆明、南宁、贵阳等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积极推动宁夏形成我国面向阿拉伯、穆斯林国家开放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