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淄川区统筹谋划 扎实推进三型农业发展
“原来这里就是一个连名字都叫不出的土山包,通过近几年的凿石开山、填土造地,积极发展生态、休闲、观光、特色种养殖等产业,开展多业经营,现在我们园区解决就业岗位26个,带动300户农民年均增收1526元!”说到园区发展,龙泉金毫相工作人员陈作胜自豪地说。
金毫相的发展,只是淄川区用心干农业、挖掘农业发展潜力的一个缩影。根据山区、平原、丘陵相间的特点,淄川区提出了“在山区发展有机农业、平原近郊发展都市农业、综合利用秸秆发展循环农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今年1-9月份,全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9481.58元,同比增长20.02%。
统筹谋划,分区发展农业工作
淄川区立足区域发展自然条件,科学确定农业功能分区和发展方向,将全区划分为五个农业产业区域,进行分类建设指导。东部有机果菜生态区,规划范围以太河镇、西河镇和寨里镇为主,突出生态修复和水源地保护,加快荒山绿化,严格控制不利于生态保护的农业项目;重点发展核桃、樱桃、池梨,抓好15万亩优质果菜和3万亩中草药基地建设,原则上一个镇扶持1至2个主导产品。西部高效农业示范区,规划范围包括昆仑镇和岭子镇,以花椒、椿芽为主打产品,加快调味品原料和坚果种植基地建设,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农业效益。北部专用粮食主产区,规划范围包括双杨镇、罗村镇和开发区,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规模种植和高产农业。中部都市农业核心区,规划范围包括3个街道、洪山镇、龙泉镇和双杨镇,按照“一镇一品”的思路,定位于发展度假旅游、休闲旅游、特色餐饮、花卉苗木等,围绕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周边镇,打造都市农业核心经济圈。城郊规模养殖聚集区。充分考虑镇域经济、交通条件、农业结构等特点,重点在罗村、洪山、龙泉、寨里等镇建立规模养殖基地,加快完善养殖、屠宰、分割、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
品牌带动,壮大有机型农业规模
按照“先易后难、相对集中、规模发展、优先发展”的原则,树立信心,整合全区农业优势资源,科学编制2010-2012年全区有机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发展“远方”、“梦泉”、“北园食府”等十大有机农业品牌。目前,我区累计完成杏仁、椿芽、小米等51个有机农产品品牌认证,年产量达到5万余吨。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参与有机农产品认证,带动了5万多户农民参与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户均增收500元以上。同时,对33处有机农产品基地进行规范建设,专门制定了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登记、基地认证标识和基地运作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全区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7.1万亩。其中,淄博卧虎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2万亩有机椿芽、花椒基地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有机椿芽、花椒生产基地。
依托工程建设,提升都市型农业档次
整合全区生态资源,依托“环城傍水沿路”,将都市农业发展布局规划为三个发展圈:即以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的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圈,以精品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的近郊农业发展圈,以市场农业和创汇农业为主的城市农业发展圈。通过实施园区带动、产业引领、龙头示范、项目拉动和政策鼓励五项举措,积极抓好生态旅游、都市农业长廊、水系绿化和市场农业创汇四大工程。目前,梦泉生态旅游区已栽植樱桃30亩、扩大池梨园50亩;摘星山观光园流转土地800亩,栽植樱桃、核桃2万余株。慕王圣樵农耕园已完成投资900万元,其中投资120万元建成2000立方米花卉蔬菜大棚和畜牧养殖小区。目前,全区开工建设都市农业园区项目22个,开发利用面积达4.05万亩,完成投资3.35亿元。“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已达8家,今年新增金毫相生态休闲园、圣樵农耕园等5家。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型循环农业
近年来,淄川区按照“平原近郊发展沼气工程、山区发展户用沼气”的思路,以户用沼气、大型沼气工程和沼气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突出抓好2条清洁能源工程产业链建设。今年新建户用沼气池1030个,开工建设2个联户沼气工程,筹建2处大型沼气工程,落实2000亩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和1个循环农业示范园。目前,我区沼气用户突破1万户,建成10个大型沼气工程、 1个“千池镇”、 22个“百池村”。同时,实施秸秆还田、秸秆青贮、秸秆沼气等方式,多渠道转化利用秸秆。目前,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29处秸秆固化加工点已经完工,淄博浩源生物质能热电有限公司已确保今年固化点全部实现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