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就是民生经济 访神木县委书记雷正西
2011-09-05 来源:西部网 点击数:2748
8月20日,2011年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揭晓了新一届全国百强县排名,地处西部的陕西省神木县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继续大幅攀升,居全国36位,跃居西北第1位。特别是其发展现代民生经济的全新理念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记者就此专访了神木县委书记雷正西。
记者:据我所知,神木县在2009年3月实施的全民免费医疗曾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反响,这项制度目前运行状况如何?
雷正西:在全国,神木之所以出名,是因为2009年我们实施了全民免费医疗,这项制度目前运行良好,我们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使其更加符合县情民意。其实,全民免费医疗只是神木民生体系建设的冰山一角。
记者:除实施全民免费医疗外,神木还实施了哪些民生保障工作?
雷正西:神木的民生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它的框架是:全方位、高标准、广覆盖、可持续。
我们的全方位,体现在保障层面上,涵盖了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等10多个领域。充分照顾到了群众基本生计、基本福利及人生价值的实现与自身发展需求。我们的高标准,体现在保障水平上,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五保供养、特殊人群救助等标准,均为陕西省,全国前列。我们的广覆盖,体现在受益对象上,既包括全县城乡居民,也包括所有干部职工,即包括本地居民,也包括外来人口。我们的可持续,体现在资金来源上,既以动态标准满足当代人需要,也替子孙后代着想。我们通过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后续产业、设立专项公益金等手段,保障民生工程永续实施。今年我们设立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三大慈善公益金”,为民生建设提供不竭的资金保障。已捐资40亿元,成为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非公募基金。预计到2020年规模扩大到100亿元。作为母本,它具有放大效应。作为资源型城市,为了避免“荷兰病”,必须这样做。否则,民生工程的永续实施就可能成为纸上谈兵。
记者:神木县建设“全方位、高标准、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民生体系,近几年总共花费了多少资金?
雷正西:从2008年到2010年,短短三年时间,全县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超过40亿元,每年60%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今年可达28亿元,其中直补资金近15亿元,人均高达3570元。今天的神木,已经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正在向“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劳有丰酬、住有宜居、老有颐养”的更高层次迈进。
记者:如此庞大的民生工程,所需的钱从哪里来?民生保障体系如何实现持续性、永久性?
雷正西:这个问题很好。一个西部县份推行如此庞大的民生工程,钱从哪里来?其实,主要得益于县域经济发展。我们发展县域经济的方针是:民营为主体,国进民不退。在神木,内源型、混合型、外源型多种经济形态并存。其中内源型是主体,混合型和外源型为补充。内源型主要指本土民营企业,它以3.7%的煤炭资源占有量贡献了近80%的财政收入,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混合型是近年来在神木兴起,由国有与民营资本联姻、联合发展的新型经济形式;外源型主要指中省大企业,它们占有神木可采煤炭资源的80%以上,但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不及10%。
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在一个西部县份取得长足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关键是我们的理念和措施。我们的理念:①以人为本、以法人为本;②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等待、不依赖、自己干,不争论、不抱怨、求发展;(③工业化富裕农民、产业化发展农业、城镇化繁荣农村;(④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人民共享成果。
记者:具体有哪些措施?
雷正西:我们的措施:①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政策环境。按照“不唯书、不唯上”的理念,出台了具有实质性意义的60条政策,对民营项目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以神木的地标产业兰炭为例,在政策走向不明朗的情况下,我们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果断推进产业升级换代。使神木兰炭由游走在国家产业政策边缘的“反面教材” 实现浴火重生,成为环保、节能、循环利用的典型,并于2009年成功进入国家产业目录,国家工信部根据神木的实践创设了行业准入标准。成为神木新的经济增长极。②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我们投资8亿元创办了西北家县级高等职业学院,探索高中职一体化的职教发展模式,旨在通过职业教育反弹于人口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探索推行干部挂职,鼓励干部走出机关领办、创办民营企业。近3800名干部办起各类实体300多家,完成项目投资55亿元;实施白领派遣计划,由政府买单,分配大学生到民营企业工作,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实施阳光工程,财政投资1000多万元培训农民8万人(次),转移就业2万人。③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安全活跃的金融生态。2008年建成中国金融生态县。一方面,通过国有商业银行授信,政府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另一方面,成立国有资产运营公司,通过 “先进后出”(即:政府参股投资民营项目,待项目建成盈利后政府资本退出,转向扶持其它企业)的方式,撬动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50多亿元;政府每年安排5000万元贷款贴息,扶持民营非煤后续产业。我们还通过与国有大企业进行资本合作,开创了混合所有制发展模式,已经完成项目投资100亿元。全国规模最大的PVC项目和煤焦油轻质化项目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记者:产生了怎样的经济效益?
雷正西:通过放大政策效应,神木民营经济超常发展。2010年,民营经济产值已占GDP55%,实现税费收入32亿元,从业人员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60%来自在民营企业务工的工资性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万元,80%来自在民营企业的投资收益。民营经济创造的财富,成为神木县民生建设的源头活水,支撑了神木庞大的民生工程。不知我的回答您是否满意。
记者:在这次会上,您提出了县域经济就是民生经济的理念,民生经济这一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有何理论和实践价值?
雷正西: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您的问题。
(一)什么是民生经济?从神木的实践看,发展县域经济有两层涵义:一层是发展本土民营经济,另一层是推进民生体系建设。民营经济的发展解决了民生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而民生改善可以反弹于民营经济发展,为民营经济提供智力支持和消费动力。说白了,这是一个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过程。这种将民营经济和民生建设作为“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二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的现代发展模式,可称之为“民生经济”模式。我认为,民生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题中之义、必由之路。
(二)民生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我们的追求,是人民幸福。而人民幸福首先是物质的富足。就县域而言,按照刘福刚所长关于“县域经济要走内生性发展道路”的理论,我理解就是要靠发展民营经济来实现。从另一角度讲,就是蛋糕理论。我们发展经济是为了做大民生蛋糕,有人说等做大蛋糕再分蛋糕,我不这样认为,蛋糕要边做边分,做蛋糕的人才有做大蛋糕的积极性。所以,民生建设对民营经济有反作用力。
(三)县域经济就是民生经济。古人说,“郡县治,天下安。”发展县域经济,究要通过哪些手段解决哪些问题?这是我们大家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从全国来看,县域人口占全国总人口70%,县域GDP占全国50%以上,超过半壁江山,这些都决定了县域经济举足轻重的地位。县域经济发展好、发展快,大多数人的民生问题就能得以解决,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会不断提高。而所有发达县域无不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发展了,反过来又大大促进了民生改善,最后实现良性互动。所以,从神木和各兄弟县(市)的发展实践中,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县域经济就是民生经济。
记者:如果请你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访谈?
雷正西:最后,我想给您打一个比喻。如果把县域经济比作一架飞机,民营经济和民生建设就是飞机的两翼,飞行的最终目的地是幸福县域!幸福是人的主观体验,听起来很抽象,但它蕴藏在老百姓的生活中,绽放在老百姓的笑脸上,这是我党永恒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