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始终牢记党的历史使命(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2011-08-02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4278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主体力量。中国共产党担当使命的过程,实质上是引导人民自己起来创造历史、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把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民谋利、为民造福上,最终指向是人民共同富裕、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正是这种政治品格,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赢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一个政党能否肩负起历史使命,经受住各种风险挑战的考验,关键取决于政党本身。中国共产党很早就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作为重大课题,在实践探索中寻求有效路径和办法来改造、提升和完善自己,以更好地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比如,注重从思想上建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发挥党内积极性创造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强化权力监督制约的根本组织原则来落实;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定一贯地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清除肌体上的消极腐败因素;等等。正是这种政治品格,有效提升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党成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意愿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担当起历史使命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这两个宏伟目标,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完成好肩负的使命,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更加注重坚定信仰。政治信仰是政党的精神旗帜,是党员的精神支柱,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战胜那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就是因为有信仰力量的支撑。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之所以出现腐败等问题,根源就在于信仰迷失。信仰迷失,必然带来使命意识的淡化和使命担当的放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坚定信仰,增强为党和国家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正做到坚定不移、矢志不渝。
更加注重激发活力。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必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对党员干部来说,应不断解放思想,不断重新学习,永远保持活力;对党组织来说,应通过创新尤其是通过拓展党内民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激发活力。同时,更加重视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并通过制度性安排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诉求吸纳到决策中来,以此改进和推动工作,激发自身活力。
更加注重提升能力。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能力不足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能否有效提升能力,直接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党能否更好地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我们应不断强化忧患意识,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并通过创新指导理论、加强战略研究、完善政策制度、改进执政方式等,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更加注重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要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是为人民执政的,党的执政根基就会更加牢固,党就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为国防大学政治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