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现代农业经营制度的成功创新

2011-07-27 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2439

 

  宿州市目前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近年来,作为安徽省新农村示范村和中国农村改革典型村的埇桥区夏刘寨村以土地规模化种植为起步,大力探索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夏刘寨模式”。2010年村集体收入1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余元,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多元,高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多元。
  夏刘寨村以运作企业化、生产专业化、农民组织化为方向,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效克服了传统农业“弱、小、散”的状态,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目标,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企业化运作有效反哺了农业夏刘寨村通过领办企业,实行村企合一,使公司在家庭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化运作经营。一方面既保证公司有稳定优质的货源,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减少采购费用;另一方面使农户免除了产品卖难的风险损失,节约了销售费用。夏刘寨村从1999年创办星原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开始,经过多年经营,已发展成为拥有资产1000多万元的宿州市化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规模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1999年,村两委和村民经过反复酝酿,决定推行土地集约经营,发展规模高效农业,以村星原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为运作平台,通过“摁手印”、定“契约”方式,从一家一户手中集中500亩土地,与市农科所合作发展良繁田。2008年,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公司与村民续签承包合同,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由500亩扩大到全村5000亩,与涉农、科研部门联姻合作,推行“公司+基地+科研”的生产模式,实现每亩增收近200元。
  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是发展高效农业。夏刘寨村糯玉米试验基地是宿州市玉米良种实验项目,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是宿州市小麦攻关重点项目,化东农业夹沟香稻生产基地是省香稻原种保护与开发重点项目。繁育的皖麦19、皖麦25是皖北地区小麦重要种源,平均亩产550公斤以上,每公斤售价高出普通小麦0.6元钱。仅此一项,每亩增收300多元。二是发展养殖业。引进南非马头羊、波尔山羊,对当地山羊进行改良,农户领养一只母羊,一年可获利近千元。目前,全村养羊年出栏近万只,年收入约200万元。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山杂果。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购进名优杂果苗木70多万棵,无偿提供给村民种植,每亩还给230元补助,收益全归村民。目前全村栽山杂果树7000多亩,每亩果树带来2000多元收益,果产品总收入已达100多万元。四是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循环经济。建成围猎场、垂钓池塘、自采果园、农业生态园等,吸引更多的人到农村休闲观光。同时采取秸秆还田、有机栽培、建沼气池、果园里养殖等措施,发展循环经济。五是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在深加工中实现增值增收,创立了化东牌、乾山牌系列农产品品牌,农产品加工年纯收入30万元。
  专业化服务成就了农科企共赢一是以农民组织来组织农民。先后成立农机合作社、蔬菜合作社、黄桃合作社等6个专业合作社,在全村实行统一良种、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五个统一”,提升了农村生产关系和竞争力。二是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全村70名党员,发挥果树栽培、良种繁育、科学饲养等一技之长,与226户村民结对子,帮扶农户人均收入6300多元。三是与科研院所合作联动。夏刘寨村在发展之初,就主动与农业科研院所“联姻”,寻找技术依托,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农民在生产中碰到问题就问专家,专家的技术成果拿到农民的田里来实验,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实现农科企三方共赢。
城镇化并进推动了农村的繁荣夏刘寨村在宿州市率先制定了个农民新村建设规划——《夏刘寨村农民新村建设规划》,逐步实现了“三改”(改水、改厕、改居)、“三通”(通路、通电、通网)、“三有”(有教、有医、有乐),为村民逐步过上市民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和环境条件。现在,全村已安装了路灯,种植了绿化带,铺上了水泥路,修建了暗渠排水道,全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通了有线电视。青壮年没有后顾之忧,安心外出务工,留守的村民在农业公司上班,全村人人有工资,家庭富裕,治安良好,民风和谐,农民已经过上了市民的生活。
 (作者:安徽省宿州市委书记李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