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经济结构 倾力创新驱动 吉林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2011-06-09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1896
《人民日报》长春6月8日电 今年以来,老工业基地吉林省捷报频传,4月中旬,吉林特钢不锈钢项目开工,总投资210亿元,建成后将成为东北最大的大型现代化不锈钢综合生产基地;4月底,由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8辆港铁列车运抵香港,标志着成功进入城轨车辆市场。全省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效果显现。一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7.97亿元,同比增长1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6.06亿元,同比增长16.9%;财政收入增幅创近年同期水平,同比增长40.9%。
今年以来,吉林省坚持好字当头、快在其中,在转变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变,倾力谋划“十二五”的开篇布局: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围绕优势全力推动结构调整,扭住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经济呈现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全省以十大支柱优势产业为载体,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围绕汽车、化工等支柱优势产业跃升、服务业跨越、现代农业推进、特色资源产业提升、文化产业提速、旅游产业壮大、金融业创新拓展、民营经济腾飞等十大产业计划,推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全力促进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先后启动了两批22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安排资金3.4亿元,以无偿补助、贷款贴息、资本金投资等形式,全力支持这些重大项目早日实现产业化。
各地立足自身优势和特点,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上规模、上层次。长春市全力推进汽车、轨道交通和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双拉动的格局正在形成。北车长春轨道客车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已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精彩转身。长春净月低碳生态服务业集聚区积极在体制、机制等方面创新,初步建立了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增长与低碳生态的互促共进。吉林市积极谋划汽车、化工产业的配套融合发展,使高效循环经济变为现实。松原市千万吨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民营新企业和国有老企业携手并进,开局之年赢得开门红。长春大成实业集团通过自主创新,同时创造了氨基酸和植物多元醇两个产业的世界。国有老企业着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大科技含量。今年3月,和首钢实现重组后的通钢集团扭亏为盈,实现利润3201万元。
- 上一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 下一篇:小岗村发展农村合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