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张万平:为农民创业开拓广阔空间

2011-05-24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2355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个重要途径是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创业。近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着眼于建设都市新区,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简单的推动农民转移就业,而是转向谋求更高层次的促进农民创业。目前,全区已有5.2万农民实现了向“创业者”的转型,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4%,涌现出由农民创建的较大企业30多家,创造就业岗位1万多个,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政策扶持,要素支撑,优化农民创业环境。根据哈尔滨市建设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要求,完善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农民创业。一是完善扶持政策。在工商、税收等方面对农民创业给予优惠,特别是在其起步阶段尽可能地减免各种税费。启动“百名能人”工程,通过政策、资金扶持,促进100名农民率先创业。对创业成绩突出者进行奖励,鼓励他们带动本村农民共同创业、共同致富。借鉴创办大学生创业园的经验,建设农民创业园,配套出台扶持政策,集中推动农民创业。二是破解资金瓶颈。通过举办银企对接推介会,建立银行与农民企业的合作机制。5年来,累计为农民企业争取贷款4亿多元。
突出重点,培育转化,壮大农民创业群体。一是劝返转化。劝说具备素质和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推动支农资金和项目安排向返乡农民工倾斜,支持和帮助他们进行创业。目前,呼兰区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达5000多人。二是合作转化。针对单个农民创业往往比较困难、抱团合作则能够迅速提高创业能力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农民合作创业,采取规范化的管理方法、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发展集绿色食品种植、加工、销售以及良种繁育、生态有机产品加工、农机作业于一体的大型经济实体。目前,全区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50多家。三是培训转化。在建成全省家农民中专的基础上,又建立了全省家农民职业技术学院,使农民创业培训有了常态化的基地。依托区内大学城丰富的智力资源,与大专院校合作共建,定期对创业农民进行培训。2010年,与省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合作,培训返乡农民工和种养大户700多人。
外抓机遇,内挖潜能,拓展农民创业渠道。一是抓住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机遇,促进农民在城市改造建设中创业发展。撤县设区后,呼兰新老城区“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利民开发区设施建设为农民创业提供了巨大空间。不少农民在承揽建设工程中不断做大事业,涌现出规模化、集团化建筑企业19家。二是抓住项目建设机遇,促进农民在做优搞活上创业发展。围绕松花江森林公园、呼兰河口湿地、腰堡生态渔港、团山风景区等重点景区建设,引导农民参与农业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生态游和农园体验项目。目前,全区在松花江沿线已建成渔村30多处。三是抓住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机遇,促进农民在提供社会化服务中创业发展。积极鼓励农民参与以生产服务、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为民、便民、利民中推动城乡服务业社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作者为中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