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台“个人游”:热盼下的冷思考
2011-05-09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数:2160
今年一季度,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3.2%,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82个百分点。可以说,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由最初的快速成长过渡为当前的稳定发展。或者说,赴台旅游已经由前期少数地区开放、少数旅行社经营、少数百姓有能力负担的卖方市场,过渡到全国开放、较多旅行社经营、众多居民消费得起的买方市场。如此,游客对即将启动的赴台“个人游”有更多的期许和要求。
今年2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会长邵琪伟提出,在准备工作完备的条件下,将于今年第二季度正式启动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前不久,邵琪伟在接受香港《大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陆方面对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一直持积极态度。目前,海旅会、台旅会正在紧锣密鼓地商讨有关事宜,已在大部分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试点启动指日可待。
笔者认为,为了让赴台“个人游”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有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着重考量和协调解决。
政策对接方面:
一是要协商修订既有赴台旅游协议。《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明确规定,赴台旅游以组团方式实施。开放赴台“个人游”试点,需提前对上述协议的有关内容进行协商修订。
二是要协商简化证件办理手续。目前,大陆居民赴台团队游实行的是双审双证制,赴台通行证、入台许可证办理时间通常在15个工作日以上。如果“个人游”试点仍旧沿用类似制度,将大大影响“个人游”的便利性和游客的满意度。另外,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大陆游客进岛旅游后只能返回大陆,而不能去往其他旅游目的地,这与很多游客的多目的地连线旅游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允许持有其他旅游目的地签证(签注)的大陆游客进岛并按规定停留一定时间,也是两岸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加快协商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是共建旅游安全保障与突发事件处理机制。虽然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脱团率不高,仅为十万分之三,总体旅游安全问题也在可控范围之内,但在岛内局部地区的游客伤亡事故仍时有发生。随着赴台“个人游”的逐步开放,将对旅游安全防控与处理带来更大的压力。对此,两岸需进一步加强旅游保险一体化对接,协调相关机构建立灾害预警与行程更改、应急救援与事故处理的常态化合作机制。
业务拓展方面:
一是通过加强两岸青少年旅游交流增强赴台“个人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赴台观光的一百多万大陆游客中,24.4%是60岁以上的“银发族”,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则占了66.6%。可以说,中老年人仍是赴台旅游市场的主力,但未来青少年才是赴台旅游交流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对此,有必要大力扶持赴台修学旅游、亲子旅游发展,不断扩大两岸旅游教育与职业互信与互动,丰富客源互送范围,共同开发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创新宣传方式和营造舒适环境,提升大陆青少年赴台旅游意愿。
二是进一步丰富赴台“个人游”文化内涵,加快多样化产品开发。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是连接海峡两岸人民最牢固的精神纽带。与其他形式的文化交流不同,旅游文化交流更加真实真切,更具体验性和互动性,是增进了解、培育友情的有利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大陆游客,除了要看台湾的自然与城市风光,还日渐钟情于了解和感受台湾的社会文化。两岸要通过教育、科技、艺术、传媒等方面的更多交流,实现旅游弘扬文化、文化丰富旅游的良性发展格局。
目前,大陆游客在台湾呈现北部多,南部较少,西线多,东线较少的问题。包括高雄在内的中南部地区,文化多样性突出,加快开发特色明显、主题突出的体验性、参与性旅游线路和产品将有利于促进“北进南出”或者“南进北出”旅游回环形成。
三是在ECFA框架下协商推进两岸旅游对等性投资,鼓励陆资投资台湾旅游业,以扩充岛内接待能力。
据台湾方面的统计,目前台湾共有约348家核准接待大陆游客的地接社、2676家各级宾馆和7000多辆符合接待大陆游客规定的游览车。这些设施,除了接待大陆游客外,还要考虑外国游客和台湾本土民众的出游需要,这种接待现状与日益增长的大陆居民赴台游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缺口。
据悉,仅去年4月份,全台游览车缺口就达400辆。赴台“个人游”逐步开放之后,岛内接待压力将更加突出。这就需要台湾方面在扩大接待规模、优化接待结构的同时,在ECFA及未来补充协议框架下拓展两岸旅游投资渠道,给大陆企业以投资旅游领域的信心,从而增强其对台湾旅游基础设施投资的积极性。
笔者去年8月曾在第五届海峡两岸台北旅展现场作了问卷调研,有82.12%的台湾民众欢迎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有66.23%的被调查者认为两岸应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的开放。民意是推动赴台旅游发展的根本力量,而便利化与大众化是未来赴台旅游交流无法阻挡的大趋势。因此,以满足民众赴台旅游需求为出发点,在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交流平台上,扎实稳妥地推动赴台“个人游”试点相关工作是促进赴台旅游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