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科学发展观:“十二五”规划的灵魂

2011-04-18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7914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二五”规划的公平正义追求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内部结构大变动、利益格局大调整的过程中。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和谐稳定,是一个需要着力解决的课题。《纲要》的一大亮点就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提高全体国民的幸福感。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须寻求经济市场化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均衡点。《纲要》一方面强调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另一方面强调要正视社会公平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纲要》明确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重点,具体制定了改善民生的行动计划,对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体制改革、住房保障等问题给予细致关照。例如,在社会保障方面,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要达到3.57亿人,相当于每年增加2000万人;针对城镇低收入群众住房比较困难的现实,特别提出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等。这些都体现了人文关怀。
我国要在未来5年成功实现发展转型,关键在于深化体制改革。经过30年实践探索,应该说传统体制的弊端及其改革路径已大体摸清。《纲要》提出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做好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反映了我国改革的纵深化和制度化趋势。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看,《纲要》指出未来5年应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行政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等领域的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形成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同时,深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区域开放格局,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与国际社会共享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