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保住耕地,守住我们的饭碗

2011-04-13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4383
3.
进城皆向往
何人来种粮
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也增加了收入。但确实也对粮食生产带来了一些影响
【乡村实景】
家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新发镇村民张辉鹏已经快三年没有种过地了。现在的他开着一辆本田雅阁,闲来无事去城里拉几趟“黑活”,日子过得相当滋润。被问到有没有考虑过不种地以后吃什么,张辉鹏有些不以为意,“我们这里不种地了,其他地方的农民会种啊,中国是产粮大国,不会没粮吃,再说这应该是国家考虑的事情吧,我们这些小人物想不了这么多。”
【政协调研】
日前,四川省政协深入调研后形成的《我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指出,多数农民对“为什么种粮”的答案是“自食、备荒”,只有10.9%的农户愿意扩大种植面积,更有30.9%的农户说要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硬是恼火。”一位正在田间劳作的大娘对委员说:“种田不来钱,全劳力都出去打工,只留老少挖泥巴啰。” 据陪同的乡村干部介绍,大量精壮劳力外出务工,家中留下的大多是老弱,文化素质和种粮技术差,不仅大多数农户农忙季节劳动力严重不足,也限制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委员的调查数据也支持这一说法,被调查农户输出劳动力占劳动力资源总量的51.5%。农村撂荒现象有加剧之势。
【委员连线】
记者:种粮比较效益低,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是个不争的事实,所以有人说“只有傻子才种粮食”,是吗?
聂振邦(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也增加了收入,这是好事情。但确实也对粮食生产带来了一些影响。这种情况下,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就成了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不断加大对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业补贴制度和投入增长机制,“谁种粮,补给谁”。同时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增加资金投入。我相信,有好的“惠农”政策,让农民种粮获得比较好的收益,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
记者:防范粮食安全风险,今后有什么更好的举措?
聂振邦:,国家提高粮食的最低收入价格,而且要逐步有所提高,今年我们的小麦和水稻提价的幅度就比较大,特别是粳稻的价格,从去年的1.05元提高到今年1.28元一斤,每一市斤提高0.23元,这个幅度是相当大的,对于调动农民增加生产,调动农民积极性肯定会起很大作用。
第二,投入方面,对农业生产资料,比如化肥、农药、种子等方面,国家在保证供应、质量等方面都加大了监督检查的力度,确保农民各项生产投入能得到保障。
第三,以发展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为突破口,按照现代化的产业模式培育一批大型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壮大粮食流通产业实力。
第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粮食企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宽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粮食企业。
【部委回应】
目前,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启动的《粮食法》起草工作进展顺利,并已形成草案,初步意见是,坚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立法宗旨。
延伸阅读
“七区二十三带”
构筑我国农业战略新格局
近日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涉及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甘蔗、畜产和水产等农产品。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是根据资源条件配置农业生产要素的重要措施,是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客观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必须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