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保住耕地,守住我们的饭碗

2011-04-13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4384
【部委回应】
针对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存在低密度和分散化的倾向,带来耕地面积减少过多过快的问题,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杨伟民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加大整理复垦土地力度。国土资源部日前召开的“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1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提出,2011年要从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加强耕地保护工作,促进向生态管护转变,确保2011年耕地面积实现净增长。
2.
地是人之母
耕者思良田
国土资源部将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的标准,目前我国耕地平均等别为9.8等,总体水平偏低。全国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亩的耕地仅占6.09%
【乡村实景】
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湖南省湘潭县,传统的双季水稻栽培区,拥有耕地面积101.4万亩,年产稻谷85万吨以上。作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偏爱的示范基地之一,这里曾经创下超级杂交稻平均亩产1206公斤的纪录。但去年,一些农户每亩地只收了300多斤,谷子的谷壳还都是发黑的,没人敢吃,最后只能喂鸡喂猪。
【党派提案】
民革中央在今年提交的《土壤环境保护立法亟待加强》提案中指出,我国一些地区的土壤近年来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一是严重影响耕地质量,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据估算,重金属至少污染中国10%的耕地。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相当于广东一年的粮食总产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二是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威胁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土壤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并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影响农产品出口,降低国际竞争力。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创汇严重受损。四是威胁国家生态安全。
【委员连线】
记者:如何看待土壤污染和土质下降问题?
贾康(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科研所所长):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地孕育生命,污染土地就是扼杀生命。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目前,耕地质量问题正在成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所面临的粮食和土壤环境问题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严峻。资料显示,我国各主要农区由于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大量投入、工业三废污染、地膜农药污染等原因,已经导致许多农田土壤结构破坏,耕层变薄,土壤酸化、盐渍化增加,耕地质量下降严重。在耕地质量下降的同时,居高不下的水土流失比例以及耕地污染日益加剧的情况,对现有耕地质量无异于雪上加霜。以东北为例,在33万平方公里的典型黑土带上,48.6%的剖面黑土层厚度已经由开垦初期平均80厘米—100厘米降到了40厘米以下,黑土有机质的含量下降了60%。有专家预言,再不保护,四五十年后黑土将变成沙土。
由于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滞后性、不可逆转性,以及治理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等特点,势必对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长期影响。因此,我认为,当前亟须加快我国土壤环境保护的专门立法,将《土壤环境保护法》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尽早启动立法调查调研。在《土壤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前,先行由国务院出台《土壤环境保护条例》,推进我国土壤环境保护。
【部委回应】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表示,鉴于目前我国耕地约2/3是中低产田,“十二五”期间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大规模开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防止土地污染。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透露,到2015年,重点区域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比2007年削减15%,并要求各地要全面启动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打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的持久战和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