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率不是越高越好
2011-04-11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4536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并行不悖
处理好各类城市的功能,让生产能力合理分布,不要都集中在一两个大城市
记者:有观点认为,如果走一条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倾斜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对土地的占用量将会大幅上升,因此,发展大城市势在必行。但近年来,人口向大城市快速集中,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大城市病”开始显现。对此您怎么看?
陈锡文:新的人口普查显示,北京和上海的人口都在2000万以上。我在北京住,每天早晨上班,10公里路,坐汽车去,正常情况下用35分钟,稍微有点堵就是45分钟,10公里路要这么长时间,效率太低。很多地方都面临这个问题。
其实,国外的特大城市是由几十个、上百个小城市组成的,每一个小城市都有它独特的主体功能、比较完整的服务功能。居住在里面的人,若没有特殊的需要不必离开他所在的小城市。所以大城市本身的概念或者它的形态和结构是什么样的,也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中国人口较多,单独发展大城市显然不适合中国国情,推进城镇化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并行不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处理好各类城市的功能。实现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优化生产力布局,调整偏重发展大城市的格局,这样才有可能带动中小城市的发展。要在优化东部地区城市发展的同时,加快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和发展一批城市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找准大城市的主体功能,将一些功能疏散到周边地区,真正形成以大城市为龙头,以中小城市、小城镇为支撑的城镇化格局。长远来看,只有积极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逐步减弱行政的控制,才能真正形成一个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局面。
■城镇化不能完全解决“三农”问题
到2030年,仍有4.5亿左右的人口在农村,“三农”问题仍不能放松
记者:再过一两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就会达到50%,以后会越来越高。有人认为,通过城镇化,农民数量会加速减少,“三农”问题也就自然会得到解决,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陈锡文:中央反复强调,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绝不能放松对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这是因为,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农村人口数量仍然巨大。按照现有城镇化速度,农村人口数量很快就会减到一半以下,但仍有6亿多人。有专家做过测算,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15亿人左右,那时候城镇化率可能会达到70%,但农村人口仍占30%,也就是说,仍有4.5亿左右的巨量人口在农村生产和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让他们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城镇化会解决一部分“三农”问题,但不能简单地认为,通过城镇化就完全可以解决“三农”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同步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陈锡文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
- 上一篇:城镇化的皮和瓤
- 下一篇:好政策,别在乡村走了样(预防涉农职务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