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晓宽:贵州县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
记者:我们知道,贵州省情的定位是“欠发达、欠开发”,这样的认识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龚晓宽:“欠发达、欠开发”6个字,通俗易懂、十分准确、容易掌握,这6个字的概括是科学的,当然在发展过程中,对省情的认识会不断深化,这也是符合辩证法的。“两欠”认识的积极意义在于,一方面,从欠发达角度,使贵州看到了不足、差距、问题。一方面,从欠开发角度隐含的贵州优势,让贵州看到了开发的巨大潜力和希望!
记者:从发展的角度分析,您认为贵州省县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是什么?
龚晓宽:一是从所有制角度看,贵州省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相对滞后。二是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县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经济强县与贫困县的发展差距在拉大。三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贵州省县域经济普遍存在支柱产业优势不强、特色产业规模不大、基础设施欠帐过多的问题。四是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中,贵州省县域经济三大动力均有差距。特别是消费拉动普遍不足、进出口拉动力刚刚萌芽,问题相当严重。
记者: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这些工作互为依托,要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实践探索完善、总结经验。如何来理解?请您结合实际谈谈贵州省如何落实?
龚晓宽:具体来讲,繁荣贵州省县域经济,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走特色经济之路。要知己知彼,因地制宜,找准特色,准确定位,要使“特色”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
(二)大力推进城镇化。国内外的实践都有证明,城市化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必须转变观念,整体规划,大力推进,要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务求实效!要以县城建设带动城镇化发展,要抓好一批规划起点高、城市功能强、管理水平高、发展势头好的县城样板,发挥龙头作用。 (三)要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县域经济不发达,一般来说是工业经济不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城镇体系,把工业经济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当然,要围绕工业、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城镇服务业;推动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以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
(四)必须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要重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协调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利益。当前关键是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其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是建立农民医疗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