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唐模 黄山脚下的“唐朝模范村”

2011-02-18 来源:搜狐旅游 点击数:2247

 

水街凭栏听溪声
  唐模是个美丽的村落,徽州古谚说“唐模棠樾,饿死情愿”,美学家郭因也曾赞叹唐模“清新平和中见玄妙”,可见其魅力。檀干溪蜿蜒曲折从村头到村尾穿过整个村子,阳光的斑点在水面上跳跃,鸭子在水中尽情嬉戏,近千米长的檀干溪上有13座形态各异的石桥,每座桥都不同,当地人称为“十桥九貌”,据说这在江南水乡也不常见,其中最出名的是建于明代的高阳石桥,整座桥面上建了五开间殿堂,堂中梁柱木雕、彩绘壁画精美绝伦,称得上明代廊桥的典范。
  高阳桥连同建于其上的廊房现已改建成茶室,置身桥上,冲一盅黄山毛峰,边细细品茗,边浏览水街的景色,边欣赏歌舞或戏曲演唱,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过了高阳桥是独具特色的唐模水街,实际上是南北流向长600米的小溪,小溪流过一座座石桥,溢满一道道水坝,形成潇洒的人工瀑布流向下游,沿岸数十棵巨大樟树撑开伞冠,与小桥、流水、人家掩映生辉。近百幢徽派建筑均匀地散布在小溪两岸,民居、祠堂、店铺、油坊,高低错落又井然有序,沿街还有40余米的避雨长廊,廊下临溪的一面有美人靠,凭栏临水,看街井中的百姓,时光仿佛回到遥远的宋明时代。
  檀干园 “小西湖”边忆江南
走进唐模,人们一眼就能看到的是唐模古村的水口园林,周边遍植檀木,又名“檀干园”,田园内遍植檀花,又有一泓小溪缓缓绕流,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而名曰“檀干园”。关于它,还有一个至情至孝的故事:据说清代初期,唐模许氏有一位商人在杭州经商,其母很想游览西湖,但苦于山高路远,年老体弱未能成行。于是这位孝子不惜巨资在村边挖塘成湖,垒坝成堤,叠石栽花,模拟西湖景致,供母亲游玩,颐养天年,并报答乡邻相助之恩。
唐模的门户——同胞翰林石坊
由村中流出的小溪穿过一座座小石桥,翻越一道道拦水坝,形成一道道人工瀑布流往下游,两岸数十株巨大的樟树,以终年常绿的伞形树冠,掩映着小桥、流水、人家。在离村约一公里的地方,水口园林的内容更为丰富,树旁古亭飞檐翘角,二层八角青顶红柱,亭下石桌石凳,似乎是让远途归来的游子,歇息一下,重振精神与家人团聚;或许是让远走他乡的亲人,莫忘画中故乡。
过水口前行几分钟,便见一四柱冲天的高大石坊,坊名为"同胞翰林",是为纪念清朝康熙年间该村许氏兄弟两人均因才华出众,考上进士,被皇帝钦点为翰林而建,石坊高约16米,宽约10米,雕琢精美,出入该村人行其下,须昂首景仰。由此可见入仕做官,在徽州社会中的地位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