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史: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全面加强了基础工作。中央财政共安排国土资源大调查经费54.9亿元。2006—2010年,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合同价款6.77万亿元,土地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土地资源资产化进程,为我国城乡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大力推进矿业权有偿取得,市场配置资源机制进一步完善。加快国土资源管理法制建设,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
二、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是“十二五”时期缓解资源约束、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提前部署,通过开源节流、节约集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以资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决定了资源约束将长期存在。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5%,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石油6%、铁矿石50%、铜25%。矿产资源品位低、贫矿多,难选冶矿多;土地资源中难利用地多、宜农地少,宜居面积仅占国土面积20%;水土资源空间匹配性差,资源富集区多与生态脆弱区重叠。这些都决定了必须将合理开发并节约利用资源放到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上。
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导致资源刚性需求持续增长、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近十年间,我国矿产资源供应增速比前十年平均值提高0.5—1倍,也高出同期世界平均增速的0.5—1倍,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石油、铁矿石等大宗矿产均已超过50%。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以及一系列区域规划和政策的实施等,建设用地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大。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资源节约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单位GDP的资源能源消耗远高于发达国家,甚至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在30%和35%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4倍。我国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已达133平方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远远高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农村居民人均住宅用地达到214平方米,远超150平方米的国标上限。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全球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利用国外资源的风险和难度加大。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对全球主要资源的控制与布局,并正加快控制新兴战略资源,新兴国家也在大规模介入全球矿产资源市场,围绕资源的争夺空前激烈,我国从国际上获取资源的难度不断加大。受全球粮食、能源危机影响,各国为保障本国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对土地资源的投资需求再度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