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县域经济局限 山东胶南成功实现转型
转型在调整中提速
思想的洗礼,催生观念的嬗变;观念的嬗变,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对此,胶南市委书记万建忠强调:“解放思想,推进胶南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关键要‘快’,做到快决策、快推进、快落实,要争分夺秒、大干快上,不能拖拖拉拉、贻误时机。”
作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主战略,“以港兴市”战略逐步驶入“快车道”。董家口港区已累计完成投资76亿元,规划编制、港口开发、项目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签约引进了中石化LN G等总投资过300亿元的一批重大项目。华能5+3.5吨2个通用码头、青岛港40万吨矿石码头相继试靠泊成功,原定3-5年开港运营的目标将提前实现,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中转枢纽港、国内大宗散货集散中心和能源储运中心。6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起步区已完成土地回填整理,签约引进了中盐物流、海湾集团搬迁、信泰怡和科技园、六合饲料加工和粮食中转库项目等重大项目,被列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规划,正在打造青岛重化产业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累计入住过千万美元的大项目33 家,形成了家电电子、装备机械制造等产业集群,目前正规划建设的5平方公里“保税物流园区”,加快新型出口加工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引进,提升临港产业集聚度。
产业转型快速推进。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德枫丹机械制造、台湾东元机电、北船管业等一批装备制造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亨利安传动机械、中能通用机械等29个产业调整振兴项目进展顺利,新引进海霸新能源、三泰膜工业、大唐风力发电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带动提升了制造业层次和结构。
城市转型全面启动。按照“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彰显本土优势、胶南特色”的要求,高点定位、超前谋划胶南未来城市发展,确立了把胶南从一个农村县城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新城区的目标。
社会转型稳步推进。胶南市财政安排10.9亿元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支出,年初确定的市民服务中心建设、群众健身活动场所等十件政府实事全面完成。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荣获“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称号,是山东省获此殊荣的县级市。在镇村卫生机构推行了药品零差率出售制度,为64.5万名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参合农民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80%。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25%以内,被评为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市。新建900套、6.4万平方米各类保障性住房,确保两年内基本满足市民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
抓“快”字,求“实”字,就要立说立行、快中求好。投资5000万元、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市民服务中心于2009年11月11日建成正式投入使用。以此为契机,胶南市行政许可与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服务项目流程,探索推行并联审批,承诺件办理时限由平均22个工作日压缩到7个工作日,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
- 上一篇:“十二五”力争“三农”工作良好开局
- 下一篇:河北五年将增粮食百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