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世界经济两种趋势 中国经济要“两手抓” 改善民生的载体是"消费状态"
2010-12-13 来源:人民网 点击数:3425
编者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温家宝作重要讲话。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六项任务,明确提出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并提出明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保障等几件实事。就此人民网记者采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尚希研究员,请他进行分析解读。
改善民生的载体是"消费状态"
——私人消费与收入分配紧密关联,公共消费与政府财政密切相关
民生是发展和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未来五年以及之后都不应改变。更好地保障和不断改善民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那么,民生的载体是什么?刘尚希研究员在接受人民网理论频道记者采访时认为,民生的载体其实就是"消费状态"。这有三层涵义:一是消费水平随着经济增长而相应提升,二是消费的平等性随着经济增长而日益明显;三是消费的安全性随着经济增长而显著提高。只谈消费水平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扩大内需中的消费,更多是指一个"数量"概念,应避免仅仅满足于"消费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这样的指标。改善消费状态,这正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内容。来年的积极财政政策不是在投资上扩张,而是转向如何扩大公共服务消费上做文章。
刘尚希进一步解释说,消费包括居民私人消费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消费。无论是改善民生,还是调整经济结构,都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同时下功夫。私人消费与收入分配有紧密关联,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特别是调整工资与利润的分配关系是关键。公共消费与政府财政密切相关,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消费性投资和公共消费支出的比重是基本条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卫生防疫、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方面应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