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世界经济两种趋势 中国经济要“两手抓” 改善民生的载体是"消费状态"
明年中国经济需要"两手抓"
——手抓控制物价,一手抓结构调整
明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头一年,刘尚希表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特殊的意义,不仅要对明年的经济形势做出分析判断,为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定好调,而且,还要为"十二五"起好步、开好头,做出部署和安排,其中最重要的是结构调整。因此,在适度经济增长条件下,需要两手抓:一手抓控制物价,一手抓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期望保持在7-9%即可,不宜偏高;对物价上涨的期望保持在3-5%较好,不宜追求低于3%的物价上涨率。保持这样的期望值的条件下,经济结构调整这个重点才不会冲淡。
我国物价上涨中的外部因素影响越来越大,一是输入性因素,如美元贬值引发的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二是国际游资的隐性进入,不仅是房地产,金融产品,而且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也成为国际游资的追逐对象。同时,国内资金的游资化倾向明显,对价格上涨推波助澜。另外,流通成本上升,意味着从"生产量"--"市场供应量"的难度加大。加上生产成本的上升,在上述多种因素影响下,追求过低的物价上涨率是不现实的,而且靠货币供应的紧缩也难以收到效果。
世界经济两种趋势对我国经济的两个影响
——货币政策应回归常态,对物价上涨的理解应多方面关注
刘尚希指出,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已经离不开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的分析判断。从当前全球经济来看,有两种并存的但相反的趋势,一是西方发达经济体复苏脆弱,不死不活的状态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甚至面临着经济下行的趋向;二是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亚洲国家,都存在与经济增长相伴随的物价上行趋势。尽管其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短期内这两种趋势都不会改变。
世界经济的这两种趋势,对我国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外需对我国经济的拉动趋弱。尽管今年国际贸易总体不错,出口增长比预想的好。但随着发达经济体脆弱性的显性化,对我国这样一个外贸依存度已经相当高的国家来说,短期经济增长的外部动力可能熄火,意味着2011年的经济增长可能会低于2010年。二是物价上涨不是我国独有,新兴经济体都存在,表明与美元流动性泛滥有紧密的联系。
因此,刘尚希表示,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应充分考虑上述两层含义中的不确定性影响,采取防范措施:一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没有必要扩张,但也不宜紧缩,尤其是货币政策,应回归常态,但不能因为物价而步步紧缩。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二是对物价上涨的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因为货币多了,其中社会心理预期、国内外游资、流通领域秩序、商品流通成本等方面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