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提议北海打造滨海首位度城市
衷情北部湾的发展
为北部湾发展献身和出谋划策
北部湾地区是中国的南大门。改革开放后,中央在敲定14个对外开放城市时,就把北海市(含防城港)作为对外开放城市之一率先对外开放。为了加快北海市的发展,远在上世纪的1988年末,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陈辉光就向国务委员宋健同志提出了向北海派副市长的请求,并得到了国家民委领导的支持。
任玉岭当时工作在国家科委,他作为中国星火总公司负责实施国家星火计划的总工程师,成了北海副市长的遴选对象。任玉岭由于不适应南方的炎热,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曾三次婉拒了深圳、珠海和广东科委的调遣请求,但这次为了北海的发展,在国家科委党组决定后,他却置在广西工作的老同学关于北海“一是远、二是热、三是穷、四是帮派严重”的警告而不顾,放弃了他在北京工作几十年的优越条件,于1989年底奔北海而去了。那时,北京到南宁没飞机,坐火车要花三天时间,南宁到北海山路崎岖,也要8小时的路程,有朋友说他“有点神经不正常”、“完全是自找苦吃了”。
任玉岭走进北海后,遵照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的指示,十分注重“从宏观上、战略上、总体上推进北海的发展。”由于他的认识超前,思想解放,所提北海发展应该重视“五个三”(即确立三个观念:开放观念、商品经济观念、大科技兴市观念;树立三个观点:发展工业为重的观点、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观点、从北海实际出发的观点;搞好三引进: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大力引进三种人:戴眼镜的、说普通话的、讲外国语的;从三S要素起动和突破:利用好当地的白沙滩、海水、阳光等当代旅游三要素)的讲话和构思受到了市委、市人大的重视,市委常委会决定为他配备10位秘书,组成了任玉岭办公室。由于任玉岭工作努力和富有成效,自治区一位领导称任玉岭为“北海的冲击波”。中新社社长张帆也以“北海的冲击波——任玉岭”为题写过一长篇报导。
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下,北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弹丸之地,于任玉岭去后的90年代初变成了中国发展的最热点,当时人均GDP排到中国城市第12名;1993年11月4日,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同志感慨地写道:“我去广西,听到从自治区到北海市的人都赞扬任玉岭同志的工作热情和所取得的成就,他在北海仅工作三年,就迎来了巨大的变化,这里有任玉岭的重要贡献。”世界论坛报在北海采访到任玉岭工作事迹后,以“情系那湾海,汗染那座城”为题写了两万多字的报道。人民日报的《时代潮》杂志还全文转载了这一报道。
放眼广西
提议在沿海托起对接东盟的支撑点
1995年,中国-东盟“十加一”自由贸易区概念刚刚提出之际,任玉岭就提出了在北海建立东盟开发区的思路,为此他专访过外交部,那时的外交部部长助理陈健和三位司长听了任玉岭的设想并进行了砌磋和交谈。过了几年后,东盟开发区在广西建立了,北部湾也因与东盟的合作而风成水起了。由此可见任玉岭的思想超前,对社会以及国际的发展趋势分析把握得比较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