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大禹治水显神威 今朝德兴农业命脉展鸿图
图为除险加固后的万村青塘坞水库
撤县设市以来的20年,我市水利人以建设可持续发展水利、现代水利、实现人水和谐为目标,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依法治水,科学治水,全市水利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盛况,无论是投入之巨、建设之快,还是成效之大,都创下历史水平。
20年间,我市水利建设投资从1990年投入100多万元,到2010年的年投入近1亿元,水利投资逐年增长。全市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防洪、治涝、灌溉、发供用电、供水的水利水电体系。到2010年底,全市蓄水工程200余宗,总库容1.39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1.183亿立方米,包括中型水库2宗,小型水库101宗,塘、坝600余宗(含库容1万方以上的山塘504宗),有效灌溉面积4.5千公顷;引水工程352宗,引水流量每秒42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3.2千公顷,其中万亩以上灌区1处,灌溉面积0.8千公顷;修建水闸920座。
2010年,我市总投资2630万元,启动全国重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市、乡、村3级建立了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工程质量监管,工程范围涉及绕二、张村、泗洲、海口和新岗山等乡镇,项目完成后,将改善有效灌溉面积4.206万亩,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1990年的9.8万亩增加到13.5万亩。
[防洪工程]在汲取1998年洪水的深刻教训后,我市累计筹资0.8亿元投入城镇防洪工程建设,精心构筑防洪安全体系。城区防洪治涝工程从1997年起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以地换堤”、“堤防费质押贷款”等方式按20 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了加固建设,使城区昔日低矮单薄的土堤变成目前雄伟壮观的防洪大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区“一河两岸”靓丽风景线;到2010年,全市按20年一遇标准完成堤围加固建设13.5公里,按20年一遇标准完成堤围加固建设2.3 公里。我市防洪堤的高标准加固,不仅为城镇提供了牢固的防洪屏障,更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了经济发展。
[小水电]20年来,我市小水电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到2010年底,全市小水电站53处总装机容量达到3.7970万千瓦,发电量超1.33亿千瓦时;20年间小水电装机净增2.55万千瓦。1988至2010年,全市通过了全国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达标验收;通过小水电与大电网互补,全市镇、村、户通电率分别达到100%、100%和100%。
[农田水利]经过20年奋斗,整治田间排灌系统9.2千公顷,拥有机电排灌工程170宗2716千瓦,有效有效灌溉面积达7.7千公顷,保证灌溉面积达3.8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2.2千公顷,全市农田水利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
[人畜饮水]20年来,我市认真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其中2005年至2010年投入1200万元,建成农村饮水解困工程163宗,使19.2万人饮上洁净水;规划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6.12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已全部得到解决。
[水土流失治理]20年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1502.4万元,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4平方千米。改善了水土流失区的生态环境,使全市大地呈现一片绿水青山的良好生态,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实施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为进一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我市制定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全市有103座小二型水库安装了水尺位。2008年在全市范围内布置了自动雨量站30个,自动水位站2个,人工雨量站8个,人工水位站5个,今年也都全部正常运行,准确传递信息。2009年在龙头山乡桂湖、陈坊和东坞三个村安装了山洪灾害预警广播系统,同时市防汛办购置了短信群发机和办理短信群发卡,为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了切实可靠的科学依据,为各地防洪减灾,避免人员伤亡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科学防汛水平。
[水利改革]20年来,是水利建设和管理进入更科学、更规范的时期,也是水利深入改革的时期。水利工作从为农业服务为主,进一步扩大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民生纾困服务。按照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分类标准,在2004年底前完成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解决基层水管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记者 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