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道不尽的秦腔剧目

2010-12-01 来源:文化中国-中国网 cul.china.com.cn 点击数:3127

辛亥革命以前的秦腔传统剧目,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地方戏的禁锢及知识阶层对其的歧视,使得秦腔艺术长期处于一种心传口授的落后状态,极少文字记载。现存的传统剧目,除极少数是文人作品、有抄本外,大多数是解放以后,在戏改中挖掘出来的老艺人的口述本。这些口述本大多为秦腔艺人一代一代口传的舞台剧本。

辛亥革命后则涌现出大批秦腔剧作家,其中,当以西安易俗社及其剧作家为代表。西安易俗社在解放前的三十七年间,就有三十多人共同创作编写了五百五十多种秦腔剧目。其中,成就最大者当数孙仁玉、范紫东。孙仁玉长于写生活小戏,编写剧目一百五十多种,像《柜中缘》《三回头》《将相和》等等。这类剧目没有多少曲折奇特的情节和宏伟场面,只是平平常常的生活情节,但是,他却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刻画出了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尤以《柜中缘》《三回头》两剧在西北地区影响最大,迄今仍活跃各地舞台,盛演不衰。

范紫东以编写大型历史、传统剧著称,是影响很大的秦腔剧作家。四十年间,他为易俗社编写了大小秦腔剧目六十八部。这些剧目题材宽阔,构思精巧,情节曲折,语言雅俗共赏,极适合舞台演出。影响较大的有《软玉屏》《三滴血》《新华梦》《秋风秋雨》《翰墨缘》等。田汉曾给《三滴血》题词:“此剧不只是公案戏,剧情离奇曲折,妙趣横生,与兄弟的爱人相误会处,可以追步沙氏……”《三滴血》后被搬上银幕,范紫东也因此有了“秦腔莎士比亚”的美誉。

在秦腔剧目创作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圣地延安发生的。其代表人物是马健翎,他是我国无产阶级戏曲史上利用秦腔表现现代生活的开拓者之一,曾对陕甘宁边区及建国后革命现代戏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马健翎的《血泪仇》及民众剧团演出该剧所进行的表演艺术、音乐唱腔的革新尝试,应该说是这一时期的杰出范例。建国后,戏曲艺术的“推陈出新”就是由此肇始并发展下去的。《血泪仇》已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的光辉篇章。马健翎一生创作、编写现代戏、历史戏、整理改编传统戏达六十多出。改编的秦腔《游龟山》于1952年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剧本创作一等奖。此外,他改编的《赵氏孤儿》《游西湖》也大获成功,成为秦腔的保留剧目。

现代戏在反映现代生活,反映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文化心理和现实意识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和重要地位。它能够直接表现我国人民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迸发出来的奋发图强、蓬勃向上的民族精神。如今,秦腔舞台上涌现出的一批批反映当代生活的剧目,已经深深地扎根于观众中。除《血泪仇》之外,还有《雷锋》《祝福》《刘巧儿》等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用戏曲形式塑造革命领袖周恩来光辉形象的秦腔现代戏《西安事变》,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并且周恩来说陕西话、唱秦腔,堪称是一个重大创举。

新编古代剧在表现古代生活和探索历史经验方面,有着现代题材不可替代的认识作用和审美价值。秦腔剧目新编古代戏的创作,近些年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表现在许多新剧目的不断涌现,且不少剧目在全省以至全国各类艺术评奖中身手不凡、奖次赫然。比如《千古一帝》《蔡伦》《大将王翦》《孝廉弑母》《王鼎尸谏》《李陵碑》等。

秦腔剧目真正的优劣和价值并不在一时一地或一部分人的一时评论。时间和观众才是秦腔剧目真正的公正的检查和评判者。评定一个剧目,是否为传世佳作,所需要经历的时代检验与历史淘汰时间,至少以60年为限。因而,一个剧目,若能经得起两次观众审美时尚大变的历史考验,并能继续活跃于舞台者,自然就可以成为一个超世越时富有生命力的传世精品。

愿更多的秦腔传统戏、现代戏和新编古代戏呈现舞台,为秦腔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贡献。(王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