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抚宁县“绿色通道”为农民打开就业门

2010-11-23 来源:来源:秦皇岛日报 点击数:2463

  抚宁县坟坨管理区纸坊村的李金凤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定向转移,先后由农民转变为企业工人、技术尖子,不到半年就被破格提升为秦皇岛市艾蓝得鞋业有限公司制帮车间主任,月工资达到千元以上。

  一直以来,抚宁县从落实优惠政策、健全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技能、拓展就业市场等方面入手,积极筑渠引水,铺路搭桥,为推动城乡就业开辟“绿色通道”,逐步构建起“城乡一体、内外一致、培就结合、权益保障”的工作格局。

   编织工作网,打造“正规军”。该县对分散的城乡劳动力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和服务,打造正规的劳务大军,全县各乡镇、管区、街道办和行政村都成立了就业机构,村村聘用了劳务输出信息员,形成了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纽带、村级劳务输出信息员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综合就业服务网络。县劳动局、妇联、总工会、团委、职教中心、农广校等部门积极参与“大合唱”,形成了协作、联动、共管的工作体系。同时,加强了资源平台和信息统计基础建设,健全了劳务输出数据库和劳动力人才资源库,实行“一卡一户、一村一档、一乡一柜、一县一库”动态监控。通过广播、电视、现场咨询、发放资料等形式,搞好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等的宣传和解释。

   此外,该县还主动与县内重点企业合作,引导企业吸纳劳动力。以首秦板材为代表的金属压延、以方圆玻璃为代表的玻璃纤维等企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8400个。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大型招聘活动,为企业和务工人员搭建交流对接平台。

   实施“阳光工程”,塑造“金字招牌”。抚宁县于2004年启动实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培训。为提高培训效果,该县整合设立了17个培训基地,形成了以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龙头,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依托的职业培训网络,确立了“培训基地+乡镇劳保所+用工企业”的综合培训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身怀技能勇闯就业市场,大大提高了就业的“命中率”。

   此外,该县还大力推广订单式、定向式、储备式培训,把课堂搬到现场、搬到基层,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培训中,他们注重依托传统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培育特色工种,倾力打造劳务输出“金字招牌”。目前,以瓦刀、菜刀、螺丝刀为主的“三把刀”特色劳务品牌大军已近2万人。“骊城保安”“骊城服务员”以吃苦耐劳、诚信朴实的良好口碑赢得了市场,展示了抚宁籍务工人员的整体形象,成为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中直、北戴河铁路疗养院、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等用人单位的直选目标和常年签约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