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日文版
公告:  
 文章正文

藤县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让“软实力”硬起来

2010-11-22 来源:网络 点击数:2030

“舞狮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拥有“全国诗词之乡”美誉,石表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蝴蝶谷风景区正冲刺3A级景区……

  依托资源优势,藤县正在“文化强县”之路阔步前进,让文化“软实力”硬起来!

  夯实文化建设基础,打造地域文化品牌

  藤县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厚。“我们把文化旅游事业作为‘软实力’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强力推进。”县委书记何棠说。

  藤县重视建立稳定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把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从2005年开始,县财政对文化经费的投入比例逐年增加;对规模以上文化旅游产业企业5年内产生的税收,县财政所得部分全部奖励企业,用于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该县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文化建设亮点频现,多项文化项目获得国家、省级荣誉称号。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舞狮技艺。

  藤县的舞狮技艺久负盛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目前,该县共有民间狮队100多支,遍布城乡。藤县狮队自2004年在马来西亚夺得“世界狮王”与“东方狮王”称号后,多次赴境外进行文化交流专场表演,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民众的热捧。今年826日,这支狮队又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广西活动周的巡游及庆典演出。美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爱好者更是慕名而来,到藤县参观学习和交流舞狮文化。如今,“东方狮王”已成为藤县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

  牛歌戏也是藤县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牛歌戏作为一种地方戏曲,早在1986年便被编入《中国戏曲志·广西卷》,2006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藤县拨专款10万元进行挖掘和整理,扶持成立了民间艺术团,推动牛歌戏发展。目前全县有民间专业团队3个,村级业余牛歌队10多支。

  此外,藤县还发掘、培育了龙母文化、水上民歌、木偶戏、斗蟋蟀、斗鸡、八音、采茶戏、木面筛等一批特色民间文化项目。每年通过春节、元宵、三月三等传统节日以及龙母诞、文武二帝庙会、英台庙会等各种民族传统节庆,举办各种风格鲜明、特点突出的民间文化活动,由此进行传承和发展。

  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激发艺术创作活力

  藤县的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文化建设活力显著增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通过体制改革,该县把文化馆与文工团整合,增强了两个单位的活力。该县电影公司在运营中进行灵活的体制改革,精简人员,提高效率,运营效果明显提高。同时,该县还深化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仅使这些单位转换机制、增强活力、完善服务,还提高了当地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该县业余文艺团队已发展到20多个,类别也从传统的戏曲增加到音乐、舞蹈、曲艺、健身艺术等。

  藤县还建立和完善文艺创作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在我区首创县级文艺家签约制度,每年对签约的文艺家提出相关题材和规划,落实文艺精品创作要求、措施和办法。目前,该县除金茂钛白公司设立的100万元“金茂文艺奖励基金”外,县财政每年还安排30多万元作为文艺创作经费,激励广大文艺人才积极进取,大胆创新,使文艺创作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全县一大批文学艺术作品在全国、自治区、梧州市各级比赛中入选或获奖,其中获国际奖励的有1人次、获国家级奖励的有12人次、获自治区级奖励的有28人次。

  丰富城乡文化活动,提升群众文化素质

  藤县在发展文化事业中,十分注重关注基层,服务群众,丰富城乡文化活动。

  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等都是藤县扶植的重点。该县先后建设了体育馆、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社区文化舞台和一批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文化设施。文化部门积极指导和协调社区、村镇及各企事业单位开展丰富、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2007年以来,该县建立有效机制,开展“激情飞扬·和谐藤县”群众文化活动,做到月月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每年演出超过100场次,观众累计达22万人次。县文化部门还开展文艺演出、图书展销、文化咨询、培训辅导等文化下乡活动370余次,观众累计达60余万人次。

  诗词活动在藤县非常活跃,目前全县16个乡镇全部成立诗社。2009年,藤县在我区创先成功创建“全国诗词之乡”。该县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实行免费开放,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