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重组 母公司“空壳”之辩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更新时间:2010-8-10 10:40:04
央企重组 母公司“空壳”之辩
央企重组大限将至,母公司空壳化特征凸显,136家央企母公司改制仅6家
■本报记者 屈一平
母公司空壳,2010年央企整体上市面临难题。
国资委日前发布《国务院国资委2009年回顾》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央企80%的资产已进入上市公司,有20多家央企实现了整体上市或主营业务资产整体上市,越来越多的央企正在加速成为多元投资的公众公司。
摆在母公司股份制改革面前的难题是:整体上市后,母公司何去何从?
保留一个母公司作为持股机构的模式,成为目前实现整体上市的央企的多数选择除了保留应对央企在市场职能之外的行政任务、以及监管等管控职责之外,这些母公司“空壳化”趋势凸显。
业内人士认为,母公司基本上失去存在的依据和必要性,但产权多元化改革却遥遥无期,而整体上市后国有股权归属去向也备受关注。
市场人士则指出,国资委直接持股的前提条件,是国有控股公司完成整体上市。但在目前股市低迷的前提下,央企是否选择母公司在内的整体上市可能还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战略再三思考。
空壳母公司现状几何?
据统计,央企上市公司的总资产额和净资产额分别只有3.2万亿元和0.94万亿元。分别占到中央直属企业的总资产额12.3万亿元的26%,占净资产额和5.4万亿元的17%。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整体上市空间巨大。更何况,上市的资产一般都是优质资产,从这个角度考虑,央企母公司的资产整合还任重道远。
追溯中国特色“母公司”根源,中国社科院金融市场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曹红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母公司是中国以往国有企业改制产物,在国企改制过程中,不符合整体上市条件,比如人员、债务、非主营业务的剥离等,只得采取部分改制重组方式上市。留下今天的所谓母公司问题。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有一个提法:“加快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的公司制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
然而,半年过去了,母公司的公司化改制似乎并未到位。
目前,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的形态仍然是国有独资企业。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常修泽指出,在目前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母公司的问题最为突出。因为母公司下面有子公司、孙子公司,这是产权关系多元化的问题。但是目前母公司这一部分进展不好,“不到10%,10个母公司里有不到1个母公司搞了产权关系多元化。”
常修泽说,央企母公司的多元化,比重偏低。母公司的股份制改革,2002年是30.4%,2005年提高到64.2%,2006年还是64.2%,后来就没有公布数据,我估计到2009年,子公司股份制改革的面约在六成半左右,但是央企的母公司改制却是相当滞后。去年调研的情况是136家当时只有9家,占6.5%。
空壳母公司何去何从?
“要整体上市,母公司就没存在必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建军告诉本报记者,现在空壳母公司所有权关系不明晰,多数央企母公司被国资委持有比例不清楚,公司化改革后,股权关系呈现纷繁错综复杂局面,取消母公司,可以使产权更清晰化。
“母公司基本上失去存在的依据和必要性,从而为控股公司的设立提供了可能。”曹红辉给解释说,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比以往部分改制上市有了一些进步,避免过多的关联交易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发生。空壳母公司的整体上市成为必然。
日前,李荣融在央企负责人会议上布置2010年工作时表态,将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央企尽快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积极探索国资委直接持有整体上市中央企业股权。这被认为是打破目前“空壳公司”的关键。
通过直接持股还原国资委成为一个干净的出资人地位,促进国资委从所有者资格而不是靠政府行政职能行使出资人权利。然而业内有关国资委持股的做法颇多争议。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国资委是行政机构,不能直接持股,应该在国资委下面成立若干家国有资产经营控股公司来间接实现。
“关键是整合过程中,空壳公司废除的话,国有资产名义持有人是谁?”范建军表示,可以暂时落实到国资委旗下,以后国资委成为资产管理公司,大致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方向还是很明细的。他建议,合适的模式是金融类是汇金持有,实体类由国资委持有,境外由中投持有。
“中信集团就是这样一个空壳母公司。”范建军以中信集团为例说,中信集团直属国务院全资所有,下面有中信证券、中信银行等40多家子公司和控股公司;一旦整体上市马上面临问题,中信集团母公司股权到底归属谁?如果由国资委来持股,那么国资委要首先完成相应的公司化改革。
那么,目前被业内人士看好的“中投二号”,即国资委正在筹备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被参与组建的人士称作是一个主要运营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产业中投”,是否可以解决国资委管理中央企业股权的主体资格问题?
“这也恐怕很难解决全部问题,可以形成多个类似的公司,增强股权管理和投资管理的市场化程度。”曹红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