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半城山水满城橘”品牌 加快打造忠文化之都

重庆忠县县委书记 朱晞颜

       三峡工程全面建成后,移民的安稳致富、库区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与水质的保护三大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库区百姓致富需要“金山银山”,全国人民对长江母亲河一汪清水的依赖需要“绿水青山”。三峡库区区县必须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刚刚完成了世界级难题“百万移民搬迁”任务的重庆市需要一个探索科学发展的样板区县。带着这样的使命,朱晞颜作为重庆三峡库区区县中的首个博士后、正厅级县委书记被委任到库区腹心忠县。
特有的资源优势
       朱晞颜说,他2008年11月就任忠县县委书记后,切身感受到了移民机遇给一个库区县城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位在东部沿海干了25年,从南到北去过很多城市的经济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还切身感受到了忠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重庆忠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2300年,这里名人辈出,巴国将领巴蔓子、吴国五虎上将甘宁、巴郡太守严颜、西晋散骑常侍文立、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红岩》作者罗广斌、国家排球主帅周建安、影视明星陶红都是忠县人。重庆历史上的“十大名人”,忠县就占了3个。唐贞观八年由于巴蔓子“刎首留城”,以及“张飞义释严颜”中严颜“宁当断头将军、不做投降将军”之壮举,唐太宗御赐名为忠州。唐代陆贽、李吉甫、白居易、刘晏四贤曾为官忠州;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陆游等文人墨客亦遏拜忠州。
       文物方面,忠县有26万件珍贵文物,作为一个县这是相当了不起的。有“中国活的二十四史”甘井沟中坝遗址,乌杨将军村花灯墓群遗址,“世界八大奇异建筑”的石宝寨,抗元要塞、“江中仙岛”皇华城;白公祠、秦家祠堂、太阳寺、龚家院子、中华汉寨——东岩古寨等颇具川东建筑特色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忠县因为出土汉阙数量多、形制齐全、历史久远、保存完好而被誉为“中华汉阙之乡”,这里出土的乌杨阙成为重庆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作为全国66个文化大县之一,忠县名副其实。同时,忠县的柑橘产业因为建设标准高、规模大、技术国际领先,加上已形成“产、加、销、研、学、旅”一体的产业链模式,被评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被中国果品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柑橘城”。
非同质化的发展思路
       出路决定于思路,思路来源于思考。善于思考和总结的朱晞颜认为:“西部是后发地区,但是后发地区有后发优势。三峡移民、西部大开发、国发〔2009〕3号文件等,国家给予很多的优惠政策,所以西部经济主要是政策导向型经济,而东部地区靠的主要是市场配置。如果把市场经济配置的独特性跟西部的政策经济要素进行嫁接,整合两种资源,就能够形成跨越式发展。”
     “拒绝边缘化 ,寻找忠县特色。”学者型书记朱晞颜与他的同伴们动了大量脑筋,甚至通过各种方式邀请国内顶级的专家前来论证、比对。
     “忠县位于库区,处于重庆版图的几何中心。为避免同质化发展导致忠县被边缘化的可能性,我们要从本身的独特资源去思考城市发展的路径,忠县具有忠文化、巴文化、移民文化、柑橘文化、盐文化等特色文化,唐宋士大夫文化遗迹以及其它历史积淀的东西,现在都能看到。为了三峡工程,忠县历届干部群众顾大家舍小家,同样是一种忠文化——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对事业的忠诚……”朱晞颜说。
     “我们探究历史是为了辉映发展,造福民生。”朱晞颜比对周边区县的情况,感觉各地基本上是同类化的发展。“原来普遍感觉工业强县、产业兴县,是任何一个县的必由之路。忠县当初思考工业强县也是没错的,但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压力,忠县是库区边上一个县,单纯地走工业发展之路,对忠县的发展来说有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环境脆弱方面的瓶颈。因为三峡库区这汪清水不仅仅是忠县人民的水,也不仅仅是重庆人民的水,是共和国的水,是中华民族的水。忠县的发展必须符合国家生态环境战略的需要。”朱晞颜说。
       结合资源禀赋,科学发展县域经济,忠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提出打造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内陆开放型生态经济高地的发展目标,用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这个平台来促进工农业的整体提升和发展。
     “半城山水满城橘”!县委、县政府在经过充分挖掘与深思熟虑后提出的创意。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一流的中国柑橘城。二是半淹的城市,是库区城市中保留了峡江原始古镇风貌的城市,16年来的移民新城与古镇形成强烈的反差比对,呈现出独特的历史发展和演进的脉络。长江流经忠县88公里,水岸总里程320公里,有很多很美的河汊,集中体现了高峡平湖的山水之美妙。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将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半城忠州与长江三峡工程这个世界性品牌相结合,建设忠文化之都,着力打造一种城市文化、城市符号,进行城市营销,创设城市品牌。让大家感受忠县文化的厚重,感受忠县山水之美,感受忠县的移民发展历程,成为留待后人来观赏或者探究的一个自然历史博物馆。
      朱晞颜说:“‘半城山水满城橘’容纳了太多太多的历史文化,太多太多美的东西,值得大家来欣赏,来休闲,来旅游,来度假,来观赏花果同树。人流来了,物流、财流也就来了。全国各地的人来了,我们的老百姓就能受益了。”
       整合各种优势,在特有的文化资源中注入现代经济的创意元素,忠县提出创意升级产业,打造“忠文化之都”。
打造忠文化之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深度发掘忠文化、“半城文化”、移民文化、柑橘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培育“半城山水满城橘”城市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激发广大干群自强不息、创意创业。另一方面,以忠文化为内核,运用文化创意的渗透、辐射和魅力,广聚天下各种资源和要素,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创意推动产业升级,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保护三峡水库一汪清水,推动移民安稳致富,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重点是精心培育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在农业、工业中注入文化创意元素,发展壮大“四个百亿”集群产业。按照 “实施四大工程、发展四大产业、实现两大提升”的目标,大力实施忠文化塑造工程、忠文化引领工程、忠文化惠民工程和忠文化精品工程,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业、特色工业和现代农业,不断提升忠文化之都的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到2012年,基本建成 “三城一园”,即:基本建成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城、长江三峡忠州半城、中国柑橘城和移民生态工业园。一是要彰显地域特色,演绎忠文化恒久魅力,用忠文化激荡起全县人民不甘落后的志气、奋起直追的勇气、改革创新的锐气,建设好四望楼等十大忠文化标志性文化设施,保护开发好石宝寨等六大重点文化遗产,把“中国柑橘文化节”打造成全国有影响的文化活动。二是要放大忠文化经济效应,以创新孕育生机,兴建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旅游集聚人气,打造长江三峡忠州半城文化,投资60亿元建设集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训练、军事题材影视剧拍摄制作、红色旅游、忠文化仿古建筑群、水上运动休闲、移民安稳致富等六大基地为一体的库区移民生态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以创意增强活力,培育移民生态工业园,大力发展特色工业;以文化提升品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打造中国柑橘城为重点,通过文化创意把文化艺术活动、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和农耕活动以及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农村多层次产业链,构筑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和衍生产业四个层次的现代农业全景产业价值体系,建设一流的中国柑橘城,打造柑橘总部经济,带动全县农业、农村发展。
                                                                                             干群协力科学干
     “要进行跨越式发展,只我一个脑袋是不行的,必须群策群力,动员大家共同来做。”朱晞颜说,“通过一段时间思想的碰撞交流,忠县的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上冲破了内旋型峡谷文化的桎梏,视野得到拓宽,思想更加开放。”
     “要凝聚人心才能共谋发展。任何事情都要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让大家同心协力实干苦干,要科学地干、聪明地干。”朱晞颜动员各级干部开展“三进三同”、“民心对对碰”等活动,让老百姓跟干部心跟心的沟通畅通,“干部想群众小事,群众想全县大事”,共同来创业、创新、创意发展经济,共同打造美好家园。
       忠县毕是库区,移民都是从农村来到城市,城市文明、卫生等方面还有差距。朱晞颜回顾自己当公司老总以及看到的很多情况后认为,很多投资者,看重的就是环境。为此,他力倡狠抓优化环境“洗脸”招商,要市民改变陋习,要城市环境整洁漂亮,要政务环境务实高效……干部群众一家亲后,忠县优化环境“洗脸”招商促进发展的“一号工程”行动得到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法制环境、政务环境以及整个城市面貌大为改观。
      忠县发展的独特性受到了各方的认同,老百姓、干部同心协力,团结奋斗;中国柑橘文化节活动期间客商和忠县签订投资协议68亿元。

     “目标已经确定,规划也已经有了,现在就是踏踏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把我们谋定的东西做好。”朱晞颜表示,“我们的规划是要让小经济富民,大经济活县。让我们的老百姓和干部共享发展成果。真正让忠州人有作为忠州人的自豪感,让共产党员有共产党员的自豪感!”


返回上一级

栏目寄语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周年,总结建国60年来,我国县域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弘扬县域单位的开拓进取精神、树立县域优秀领导人物形象、推动我国县域经济和谐发展,受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经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县域经济发展信息中心与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共同组织编撰《半月谈•新中国60年经典——县(市)委书记话发展》时政庆典特刊。 县域经济在线网自7月20日起,隆重推出“县(市)委书记”专栏,全面报道入选特刊的百名县(市)委书记的先进业绩、系统宣传入选县市在新农村建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特色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优秀成就。

编委会名单
张全景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欧阳淞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田鹤年   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
李 昌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副书记
龚心瀚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
原 焘  中共中央外事委员会原副主任
郝盛琦  中共中央办公厅原副主任
宋奎兰  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原局长
陈 林  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主任
陈 晋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翟殿玉  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武志国  中共中央党校《党政干部文摘》副社长
郭晓军  中共中央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调研处处长
刘 文  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处长
魏光朗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政策》总编辑
翟炳恺  全国人大办公厅信访局原局长
刘 吉   国务院稽察特派员
张伟超   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
宋树友   国务院稽察特派员、农业部原副部长
米建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
解思忠   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
张锐源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
王胜利   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司司长
金思宇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处处长
陈拂晓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原局长
精装珍藏版



《半月谈•新中国60年经典--县(市)委书记话发展》

珍藏版

谨以此书特别敬献给: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推动和促进中国经济步入世界强国之林的开拓者,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在县域基层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