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 实现化危为机

  今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长沙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等重大决策部署,提振发展信心,强化 “化危为机”举措,县域经济保持了在高基数上的健康平稳发展。1至8月,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69.5亿元,增长15%;完成财政总收入34.6亿元,增长19.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2亿元,增长3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5.4亿元,增长30.1%。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跃升至全国34位,稳居中部。我们主要的发展举措是:

  1、突出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为进一步优化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我们深入开展“两帮两促”(帮助扶持企业发展,帮助推进项目建设,促进民生改善,促进经济增长)活动,扶持企业抢占先机,增强发展后劲,努力打造“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湖南汽车产业走廊”。针对因危机而陷入困境的企业,我们着重引进战略投资者,采取“腾笼换鸟”的办法,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兼并重组促进产业升级。如伊莱克斯长沙工厂年初关闭后,我们协调引进湖南华良电器公司对其进行整体收购,目前该公司已经开工生产,预计今年产值可完成5亿元,达产产值10亿元。同时,积极抢抓机遇,引导园区企业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年初,三一重工在德国投资1亿欧元建设研发中心及机械制造基地,这是目前中国在欧洲最大的一笔投资项目。5月份新引进广汽菲亚特项目,总投资100亿元,达产后将形成50万辆轿车产能、400亿元工业产值、50亿元利税的规模。同时,围绕产城融合,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投资、研发设计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促进了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
  2、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年初,我们确定了“三个十”(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十大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十大产业发展项目)重大项目建设,3年计划总投资770亿元,今年将完成投资155亿元。为进一步优化项目服务,我们对项目报建实施了“三减”(即减流程、减时限、减费用),工业项目报建费用减免到18.5元/平方米,报建时间压缩到20个工作日,房地产项目报建费延迟到预售后3个月内缴纳,有效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其中,松雅湖建设项目,总投资40亿元,规划总面积16.97平方公里,成湖面积6300多亩,7月21日已正式动工建设,力争年底实现蓄水,将建成湖南最大的城市生态湖泊。
  3、突出“四个集中”,推进新村建设。坚持用城市化的理念建设农村,用工业化的办法发展农业,不断推进“四个集中”,在北部农村规划了面积达1150平方公里的国家现代农业创新长沙示范区,全面吸引社会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农村聚集。一是土地集中流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21.3万亩,其中耕地流转16.3万亩。如“圣毅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规划流转土地3.7万亩,现已完成投资1.2亿元,建设标准化农田近万亩,已成为长沙市农村土地流转综合配套改革示范点。二是资本集中下乡。出台《鼓励现代农业投资暂行办法》,鼓励社会资本、工商企业到农村投资发展。今年全县共引进农业项目35个,实际到位资金5.1亿元。目前,我们把杨开慧烈士的家乡板仓,作为资本集中下乡的试点平台,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吸引城市资本进入,致力打造以“中部名镇、红色板仓、新农村地标”为主题的板仓小镇。三是农民集中居住。在规划区内划定4个村民集中居住区,完善基础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实行村民宅基地置换,按照耕地占补平衡的原则,将新增耕地指标和节约的宅基地面积指标用于非农开发。目前,期集中居住区正在组织实施新农村民居改造工程,将建成一个面积达260亩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四是产业集中发展。积极整合涉农项目,突出抓好超级杂交稻、蔬菜、食用菌、葡萄等产业精品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了园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创新建设现代农庄,积极引导产业集中发展。目前,全县40%的村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60%的农户都有一个增收致富的产业发展项目,涌现了蔬菜村、花卉苗木村、“农家乐”村等95个专业村。
  4突出扩大内需,激活城乡消费今年来,为进一步扩大内需,我们不断创新举措,加大惠民力度,改善消费环境,城乡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年初,我们筹集1000万元资金,向全县6%的贫困家庭1.3万户发放“过年红包”(其中现金600万元、消费券400万元)。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汽车下乡”活动,获得社会积极响应,1-8月全县共销售汽车4.3万台,销售金额46.6亿元,同比增长52%。坚持改善住房保障与发展房产地业相统一,专门出台了支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文件,在报建、销售、融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并对购房者给予1-2万元的财政补贴。1-8月全县销售商品房1.47万套,销售金额49.3亿元,均超过去年总额。同时,我们以创建人民满意县为抓手,大幅提高全县教育、卫生、社保等预算经费,不断改善民本民生,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5、突出改革创新,激化发展活力。一是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我们将七个乡镇工业园及星沙工业配套基地逐步纳入经开区管理体制,以此形成以经开区为核心,“七园”为补充的“层次分明、产业互补、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二是创新城市管理机制。为适应城市未来发展需要,今年我们对县区城市管理功能进行整合,撤消星沙镇,建立三个街道办事处,引进市区城市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三是加快推进参与式政府决策流程改革。在去年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公民代表旁听县政府常务会议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将县政府常务会议进行网上直播、电视录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四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重点推进人才建设“3235”工程(计划在3年内,面向全国引进专业人才200名,引进和储备党政干部后备人才300名,公开选聘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500名),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返回上一级

栏目寄语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周年,总结建国60年来,我国县域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弘扬县域单位的开拓进取精神、树立县域优秀领导人物形象、推动我国县域经济和谐发展,受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经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县域经济发展信息中心与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共同组织编撰《半月谈•新中国60年经典——县(市)委书记话发展》时政庆典特刊。 县域经济在线网自7月20日起,隆重推出“县(市)委书记”专栏,全面报道入选特刊的百名县(市)委书记的先进业绩、系统宣传入选县市在新农村建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特色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优秀成就。

编委会名单
张全景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欧阳淞   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田鹤年   中共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
李 昌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原副书记
龚心瀚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
原 焘  中共中央外事委员会原副主任
郝盛琦  中共中央办公厅原副主任
宋奎兰  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原局长
陈 林  中共中央组织部研究室主任
陈 晋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翟殿玉  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副主席
武志国  中共中央党校《党政干部文摘》副社长
郭晓军  中共中央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调研处处长
刘 文  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处长
魏光朗  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政策》总编辑
翟炳恺  全国人大办公厅信访局原局长
刘 吉   国务院稽察特派员
张伟超   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
宋树友   国务院稽察特派员、农业部原副部长
米建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任
解思忠   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
张锐源   国务院原副秘书长
王胜利   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司司长
金思宇   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处处长
陈拂晓   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原局长
精装珍藏版



《半月谈•新中国60年经典--县(市)委书记话发展》

珍藏版

谨以此书特别敬献给: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推动和促进中国经济步入世界强国之林的开拓者,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在县域基层的领导人。